换个思路把,网上的关于印象笔记的整理方法都是以资料为前提的.可是大脑并不仅仅用来记忆,现代人的大脑主要是用来思考的.人们把印象笔记作为外部储存器,以此解放人类大脑的思考力.但是,所谓思考力这种东西,是和记忆密不可分的.举个例子把,数学的九九乘法表和高等数学的基础积分表的记忆,死记硬背记住的话对于计算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假如只是放在印象笔记中,是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
结果,即使你收集的资料再多再牛逼,整理的方法再厉害,却始终没有转化为生产力.甚至连记忆力也会下降.
目前我所找到的关于笔记类产品的使用中,只有几个人的使用心得还算是可以的.
一个是陈华伟,小能熊学院的创始人.他用印象笔记和Forst APP和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和考试.
其中,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用的,印象笔记则是记录文档和作为私人Google使用,而Forst 则是作为监督注意力使用的.所以,对于陈华伟来说,Xmind才是生产思想的地方,而印象笔记只是图书系统.
但是,对于我这种以创作文章,或者是写小说为主的使用者.用印象笔记整理资料的需求并不大,用Xmind进行思维导图的需求也不大.因为文章都是自己写的,引用的部分也不多,那么怎么使用呢?怎么定义[第二大脑]呢?
我个人现在的方法是.和其他人的方法反过来.不把印象笔记当成是资料库使用,而是作为连接知识点来使用,有一些软件比如说像thebrain这种具有无限节点的思维导图工具能够有激发和连接思维的潜力.而我仅仅使用标签和超链接功能即可.
文章当然也要写在笔记中,但是自己要有记忆.同通过标签和超链接标注文章,隔一段时间,通过标签搜索的方式筛选文章,统一阅读寻找共同点和特异点,继而激发思维.这种方法是针对于以创造性为主的写作者所使用的方法,而不是那种摘抄和归纳为主的作者所使用的方法.
如何正确使用印象笔记(Evernote)的标签功能我是如何开始用印象笔记(Evernote)的? 一直保持使用印象笔记大概5年时间,从最开始用国际版的Evernote,到15年转到印象笔记,且转到印象笔记后一直都是高级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