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读书笔记,感觉还不错!
开始以此来记录每个星期的读书生活。
第一次写读书笔记,感觉还不错!
开始以此来记录每个星期的读书生活。
读完这本书对叙事视角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虽然知道叙事视角,但是一直不明白是如何操作的,现在终于知道故事的描述和扩写的真正含义。在故事的描述时不仅仅需要反应客观事实,还需要融入案主主观的视角,这样才能在从描述中了解服务对象内心的发展愿景和应对方式。故事的扩写则是加入真实视角的过程。看书时觉得枯燥乏味,无所收获,写专业项目书时,书中的视角却不自觉地影响自己看问题的视角。读书是练基本功,看似无用,关键时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开始以此来记录每个星期的读书生活。
各种规划与设计就不一一叙述了,书中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周围他人,社会支持网络,问题与能力并存,优势视角,资源整合,多类型服务视角。不管是个案还是项目的规划设计,都关注周围他人,一方面利用周围他人的资源和能力构建案主的支持网络,另一方面强调周围他人对案主的影响,在设计服务时也将重要的周围他们考虑进去,设计有关的服务目标和策略,以便更好的协助案主做出改变。在分析案主问题时,运用的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是有能力的,问题与能力是并存的。在设计服务方案时,一方面是为了消除案主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发挥案主的能力,实现其自我价值,来使案主认识到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资源的整合,强调各种专业服务的结合,专业服务与非专业服务的结合,对这种资源整合比较高的就是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服务,它要求精神病院提供的专业治疗和社工的专业服务,也需要家庭提供的非专业照顾。多类型的服务视角强调的是服务内容、阶段、范围和场景的多类型,这种多类型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消除、问题的预防和能力的发挥来分类的。
开始以此来记录每个星期的读书生活。
本书分析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的视角分为结构互动视角、叙事视角和双向互动视角。这三种视角都关注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的互动,服务对象自身的行动和周围他人所提供的支持网络,但是各有侧重。结构互动视角强调周围他人资源的结构互动性,不同的人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因此该视角下的服务方案设计,首先就是确认服务对象的核心互动网络,确定网络中重要的周围他人,然后再来确定目标、基础和策略。这种视角下不仅对服务对象提出要求,对重要的他人也提出了目标,以此来在互动中协助服务对象做出改变,解决问题。
开始以此来记录每个星期的读书生活。
目前只看完了第一部分,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吧。社工在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时,关注的点有两个:案主的问题与能力,案主与周围他人的互动模式。本书对问题和能力的分析视角分为两个层面: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静态视角就是一般的社工模式:分析问题及其原因,确定服务目标;发现被问题包裹的能力即与问题直接相关的能力,确定服务的基础;最后就是依据能力明确服务策略。静态视角的关注点是服务对象与问题直接相关的能力即在服务对象故事的叙述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如某随父母进城的务工子女小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不好,但是数学成绩不错,也能按时完成作业,这里小黄所表现的直接能力就是①数学成绩好②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两个能力就是与成绩不好的问题直接相关的能力。动态视角下的能力除了直接相关的能力外,还包括与问题不直接相关的能力,作者将其定义为“得”的能力与“舍”的能力,根据问题的特性和舍弃的方式,舍的能力分为三类:①释怀②接纳③忍耐。案主通过“舍”“得”的学习过程,加深对处境的理解,认识到生活的限制和改变的空间在哪,从而更好的做出改变来满足自己的要求。
开始以此来记录每个星期的读书生活。
以此来记录每个星期的读书生活。
每次读这种专业类的书总是觉得十分枯燥和抓狂,就像带兵打仗一样,社工是一个注重实务的专业,纸上谈兵总让人感觉很空,许多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但是问题的解决又需要理论的指导,书到用时又方恨少了。
开始以此来记录每个星期的读书生活。
最近在读一本专业书籍《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规划与设计》。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案例的规划与设计,也就是针对个案的服务设计;另一部分是针对项目的规划与设计,这是针对不同服务群体的服务设计,如“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少年儿童快乐成长”等。
开始以此来记录每个星期的读书生活。
以此来记录每个星期的读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