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晨,突然想去改一篇之前的稿子。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修改好了,所谓修改好了,只是今天似乎没有再修改的了,但是明天再看可能又有一堆的问题。之前写参加征文的文章,足足改了一个星期,改到自己都不想看到那些文字了,改到实在觉得没有任何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段落可以动了才罢休。
修改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想法,匆匆记录于此,不放走每一个想要表达的想法。不完美不优质也无伤大雅,有些话是说给自己听的,有些文章是写给自己的,有些想法是需要及时记录的。否则它可能很快就长出翅膀,转瞬即逝。
我不记得在哪里看到或者在哪里听说过,当你发现以前的文字写得特别烂的时候就说明自己进步了。这好像是一句废话。
从2017年开始写作写来,有好几年我一直觉得自己越写越差。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那时候虽然已为人母,但是总还算是在青春的尾巴上摇晃,敏感多思,情感丰富得快要泛滥了。语言表达也偏向于唯美和诗意。随着精力被各种琐事打磨,语言表达慢慢粗犷起来,没有了之前的那种精致。一度为此沮丧过。
近来,又把之前的文章翻出来修改,依然还是同感,那时候的写作语言的确要比现在更加充满美感。只是,那样的美似乎有粉饰之嫌,为了美而美,堆砌的太多。编辑和我说,“能用一句话表达的就不要用一段话表达,能用一个字表达的就不要用一个词表达。”
一位德高望重的曾经也是编辑的老师指导我说,写作的语言要做到三点:准确,简洁,生动。
他以我曾经的一篇文章《麻川河月色》中一个句子为例,“白昼里的棱角分明有了些凌厉威严,像神话中冷峻的英雄。”他说“白昼里的棱角”就不准确,因为此刻在月色里,这个表达需要斟酌。“冷峻”可以删掉,和前面一句有重复。我写文章有过这种字斟句酌吗?有这个意识,但是很少做得这么认真。他又说,“低矮的瓦房的房檐”表达不准确,“低矮的房檐”就好。
如果按照这样的要求,我的文章里到处是冗余的和不准确的句子。
虽然现在没有好多少,但是我在修改稿件时的确发现曾经的文章在语言表达中过于粉饰,就显得有些做作。尽管我力图去表达内心的真诚,但是我又在玩弄语言的游戏,当时的出发点大概是为了向别人表明,“看,我的文字功底还不错吧!”
除了语言,还有一个问题是缺少思想的力度。
五年前和现在的自己总是不同的,那时候的自己虽然还是有些不谙世事,但是简单纯粹,现在的自己虽然有了一些阅历,对各种问题以及人和事的看法更立体深刻了一些,但是也丢失了一些纯真质朴的东西。所以,说不上哪个阶段更好,就像一个果子一样,从青涩到成熟,也许没有哪个阶段更好,都是漫长一生的经历。所以,记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通过不同阶段的文字风格可以看见人生不同阶段的自己。
还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心如止水,似乎没有太多的欲望,只是纯粹地生活着,追求着,快乐着,而现在的自己,内心里少了很多灵动活泛的情思,以及天真和诗意,更深刻了,但也更沉重了。
通过修改稿子,我只能说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而不能说看到了更好的自己。继续写下去,让人生始终保持一份神秘的期待,看看会遇到怎样的自己,会有怎样的成长,怎样的收获,怎样的失去。
初稿:2023年8月23日6: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