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二
来自《第一章 思维模式》P13
塑造你的思维模式
你属于哪种思维模式?回答以下关于智力的问题,阅读每条并判断同意与否。
1.你的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改变。
2.你可以学习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无法改变的。
3.无论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
4.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问题1和2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3和4则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更同意哪种思维模式呢?你可以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但是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其中一种。
对其他能力的看法也是一样。你可以把“智力”换成“艺术天赋”“体能”和“商业技巧”来试一试。
这不仅关乎你的能力,你的个人特质也是一样。请看以下这些关于个性和特点的陈述,判断你是基本同意还是基本不同意。
1.你是某一种类型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一点。
2.无论你是哪一种人,你总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既定类型。
3.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做事,但决定你身份的最重要的特质并不会真正改变
4.你总是可以改变决定你身份的基本特质。
这里面,1和3是固定型思维模式,2和4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更同意哪一项?
这和你之前关于智力方面的答案有区别吗?有。涉及你智力时,你的“智力思维模式”开始起作用;涉及你的个人能力时你的“个性思维模式”就开始运作了----个人能力指你的独立。
个性如何,合作能力如何,社交能力如何,或者是否有爱心。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A1,激活经验」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思维模式
第一个测试,关于智商的看法,我果断选择了3和4,表现出成长型思维模式,这是基于我对自己的提问:“如果智商不能提高,那我从小到大的学习改变了什么?”
第二个测试,关于个性和特点的,我却对2和4中的“总是”“从根本上”很是犹豫,毕竟我深深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同时又对1和3中的表达的“无法改变” 耿耿于怀,因为我有朋友在经历一些事情后个性从外放转为内敛。所以当“个性思维模式”运作时,我大概是混合型思维模式。
这样的结果确实不同于我最初翻开《终身成长》时对自己的判断:我以为我是百分百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A2,规划运用」刻意记录你的思维模式转变的瞬间
1)现在,请把你自己放在固定思维模式中,开年上班第一天得知自己今年没有获得加薪,此时你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挑战。你会怎样想?你会怎么做呢?
我会异常愤怒,感觉自己被愚弄和忽视了;接着我会向朋友亲人抱怨我的老板有眼无珠,甚至愤而辞职;这之后每一次当我能证明自己很优秀时,都会愤愤不平地幻想自己在老板面前扬眉吐气的场景。
或者,我感觉很有挫败感,开始反思是不是自视过高,其实我并没有老板希望的能力,于是在工作中只做自己擅长的,拒绝尝试新的领域。
2)再来,把你自己放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同样开年上班第一天你得知自己没有获得加薪,此时你会怎样想?你会怎么做呢?
这时我会在短暂的诧异之后,思考自己的工作表现与公司的期待之间存在哪些差距,向获得加薪的同事请教提高自己的方法;主动与老板进行积极友好的交流,探寻自己暂时不能获得加薪的原因;不断学习、改进,并从中感受努力带来的快乐。
3)两者对比思考后,哪一种思维模式对你更容易呢?两种思维模式常常会出现相互的转化,当从固定型思维模式到成长型思维模式时,我们将不再有类似“你的能力板上钉钉、一成不变”等想法,而这一瞬间如何变化的,对我们非常重要,请做一个计划,刻意记录那些从固定思维模式转化为成长思维模式的瞬间,这些恍然大悟的瞬间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认识到固定思维模式,有意识的让成长型思维模式更容易显现。
背景:关于减肥这件事情,我一直嚷嚷得满世界都知道我要减肥,我也游泳健身,却不节制饮食,并且悲观地认为身体体质让我喝水都会长胖——于是我仍旧胖着,为了掩饰自己不够努力这个真相,我借用古人的文字游戏,号称自己是“屡败屡战”的典型。
目标:未来半个月内,为了督促自己从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记录下那些转变的瞬间,适时复盘;
行动计划:1、更多关注自己想法和行为的变化,比如当我不想再运动时却仍然多游了1圈,多跑了十分钟;当我把手伸向零食时,从抓一把到只拿一个;
2、用手机便签及时记录这些瞬间,写下那个瞬间自己的想法;
3、当我想偷懒或者多吃时,翻出自己的记录,提醒自己可以再努力一把克制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