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课例与讲座
课例:《好的故事》
执教:苏州吴江区教研室徐国荣老师
听了徐国荣老师《好的故事》这堂课后,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一、做好铺垫,走进文学
在进入文本学习前多角度理解文中难理解和陌生的词语、与现在用法不同的词语、文中的“错别字”,这是字词的理解;在走进“好的故事”前也做了铺垫,老师出示倒影猜完整景色,主要是两种,一是景物倒映水中的景物;二是景物倒影交织的景象,而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画面,分辨出梦中的景象。有这样的铺垫,我们可以看到在课堂中学生学起来相对轻松点。
二、反复朗读,对比理解
本节课徐老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体会第5、7自然段,也就是作者“好的故事”——昔日记忆和梦中所见两个画面,通过反复朗读、诵读理解昔日记忆是真实的、清晰的、光明的、习以为常的,而梦中所见是虚幻的、模糊的、温暖的,可又只能梦见,这样一对比再加之上个环节——看倒影猜景色的铺垫,学生理解也能紧跟徐老师的步伐。
三、借助资料,体会表达
课再回到昏沉的夜时时,徐老师紧扣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这里的资料包括课后的阅读链接和徐老师适时补充的背景资料,从资料中多角度理解体会作者的内心,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跟着老师真正做到借助资料体悟情感。
讲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单元的整体建构——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
主讲:苏州市吴江区组块教学研究室薛法根老师
跟着作者一起去想象
邀请读者一起来想象
一、突出审美性,锤炼表现力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想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一)想象是文学性阅读与创作之魂
朗读与想象是鉴赏文学作品的两把钥匙;构思与想象是文学创意表达的两个翅膀。
(二)在经典作品的阅读中见识经典
选择经典诗文,赏析文学语言、形象、情感、主题与构思的艺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
(三)用形象的语言创造语言的形象
丰富与积累文学语言,运用文学的表达方法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提升文学表现力。
二、凝练大观念,设计任务群
设计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一)凝练大观念
大观念:是一门学科知识内容体系中最有解释力、统整力和渗透力的知识,这种知识内含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思维,是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体现。简而言之,解决复杂问题的专家思维。
单元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少年闰土》
鲁迅自己的故事
一幅印象画:月下瓜地刺猛
四件新鲜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猛;看跳鱼儿……
三段真心话:我并不知道……;我素不知道……;他们不知道……
《好的故事》
鲁迅自己的角度
评论家的角度
冯雪峰: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
李何林:昏沉的夜表现了作者的怅惘和失望;美丽的梦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希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侄女的角度
五件事:谈读书;谈碰壁;除夕夜放烟花;救助受伤车夫;关心女佣阿三。
一句话: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有的人》
作家臧克家的角度
对比两种人
鲁迅先生这样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有你,真好》
自己的创意表达
用自己的诗或文,致敬鲁迅先生。
(二)建好任务群
(三)念好三字经,探索新课堂
让学生在角色中积极成长
一是“读”,主动的阅读者。
《少年闰土》
角色代入体验新鲜感
从节选读到小说原文
《好的故事》
经验代入想象梦境美
借助评论读懂夜和梦
二是“品”,积极的分享者。
《少年闰土》
用删比法赏析少年形象之美
用画外音赏析夹叙夹议之妙
《好的故事》
抓反复写法赏析梦境之变化
抓回环构思赏析象征之用意
《有的人》
对比朗读赏析诗歌的情感表达艺术
三是“创”,有创意的表达者。
用文学的描写笔法,写一幅画;
用央叙央议的写法,表达自己的情思;
用重复或回环结构,抒发对鲁迅先生的敬意。
薛老师的讲座让我意识到,在新课标的实施,我们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改变,如何在大概念下设计主题任务群,薛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指点迷津,最深刻的是,薛老师的“念好三字经,探索新课堂”中的“读、品、创”时刻提醒我,在教学中应该怎么做?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任务群还需要不断探索,正如薛老师说的“跟着作者一起去想象,邀请读者一起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