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高三,昨天摸底考试结束,本着放松的心态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却在这“雨神庙”改成的学校挨了致命一枪,打得摘采的黄花任人践踏。
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当时会选择“驴得水”,为了放松选择喜剧吗?那乔杉的“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不也是一种好的选择吗?可在心里总有莫名的吸力吸引我,呼唤我。于是买了午夜场的票,影院依旧很多人。影片讲述的是1942年在农村,一位校长,带着三个“品行不端”青年支教的故事。开始的时候,哎,支教我想到了江一燕,对,那个去广西山区支教的江一燕,然后又想到自己认识的人,去过四川支教。可影片的娓娓道来和我心中所想截然不同。“驴得水”是一头驴,却被几人谎报成老师给教育部,随着拨款,驴得水的生活费变成了张一曼的服装材料费,周铁男的健身器材费,校长的眼镜修理费……“品行不端”不过是每个人心中都有弱点,从“驴棚着火”“众人阻拦孙佳救火”其实每个人的人性都充满了漏洞,我却仍然喜欢放荡外表下单纯的张一曼。
一天之中张一曼三次嘲笑裴魁山不行,粗俗、放荡是对张一曼最初的认识。随着和裴魁山的调情、调戏铜匠夹腿、到最后睡服铜匠,张一曼就已经沦落成人们口中低贱、庸俗的风尘女子,令人心生厌恶,可是当掰蒜瓣时唱着自己喜欢的歌曲,将蒜皮看作漫天飞雪时,她却像一个单纯的小女孩。为什么张一曼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着我,其实她才是雨神庙里的清流自许,谈到骗人,谈到说谎,她总以“我去做饭吧”搪塞众人,在张一曼眼中最向往的不过是一段普普通通的爱情和两个人驰骋天涯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此时,我想到了才女三毛与其丈夫荷西,我也向往那种生活虽然贫困却快乐。
张一曼想要的生活和爱情,片中的孙校长给不了,校长在片中,我记得的,一共有四次,牺牲女人来成全他心中的所谓“大事”。前三次是都是一曼,让一曼睡服铜匠、让一曼跟铜匠老婆坦诚、让一曼剪头发。第四次是给自己女儿下跪强迫她参与他们的谎言。我一开始认可校长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后来发现,这种想法其实就是:如果我能给自己找到一个高尚的借口,那么我利用甚至出卖自己身边哪怕最亲近的人,都不足为错。校长从一开始不让佳佳参与,到后来直接下跪强迫,这难道不是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可以出卖,连自己的底线都可以抛弃吗?片中的裴魁山也给不了,裴魁山其实是一个很自以为是的人,以为自己足够优秀所以对什么都表现出骄傲姿态,包括他对一曼的表白,也是高高在上的,觉得自己看上你是你修来的福分。裴魁山当然有他可悲的地方,想要的得不到,比他差却轻易得到。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恼羞成怒的瞬间,但是怎么说呢,活该?这样说好像不太圣母。。。但是我真的觉得,感情这种事,尤其单恋这种事,是完全与人无尤的,没有这种你喜欢别人,别人就得喜欢你的道理,只顾着自己爽了,别人怎么想的根本不关你事,这算什么?一开始自己态度就不对,凭什么责怪别人伤害你。片中的周铁男也给不了,铁男敢说敢做不怕承担不怕挑战,觉得校长是对的,就一条心跟,觉得一曼无辜,就在其他人逃避的时候挺身而出。无奈年少轻狂,想着改变现实,却被现实改变,最终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一瞬间仿佛看到自己的将来啊,现实打败理想的例子也是看过不少呢,令人唏嘘。
故事一环扣一环,招来铜匠,铜匠离去,铜匠又来,铜匠假死,都是戏剧性的一幕又一幕,人物形象不断的转变,就连单纯的孙佳也为他们妥协,就像那句人性都是有弱点的。一曼采花到婚礼现场,一曼用枪自杀,响起我要你的歌曲,我哭的一塌糊涂,说好的喜剧,去哪了?
其实从电影影射出来的不就是社会的各层人士吗?有贪恋钱财的知识分子、有贪恋名声的教育家、有爱慕虚荣的风尘女子、有道貌岸然的政府官员,罗斯的Incredible China并非不无道理,人性的背后有太多的暗流涌动,太多说不尽的曲折与阴暗,有人会说是社会使然,他们并不想在泥潭中越陷越深,真的是社会使然吗?其实是自身,是人性脆弱,敌不过现实的五光十色。
“驴得水”在这初寒的深秋给我致命一枪,也打碎了人们给自己裹上了虚伪的外套,打碎了人们自我订做的彩色糖衣,“驴得水”将人性在秋天赤裸的显露无疑。我想这可能是我在2016年迄今在电影院看过哭的最惨的的电影,不为剧情,为内涵。
有时候在电影院看一场好影片,对人生认识也会更加深刻,尽情尽快的享受吧,毕竟中国的好影片不多了,我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多少个像“驴得水”的电影,但我知道不会太多。因为人性脆弱,心灵不堪,有的人不敢拍,有的人不敢演,有的人不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