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看书看的很少,一本《史铁生作品精选集》看了三四个月,最近终于看的差不多了。
说真的,史铁生的文不太好懂,有时一篇小说看到最后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又翻到开头重新看。但,如果你真的沉下心来慢慢品读,你会发现他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都蕴含着哲理。
比如《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这两篇小说讲的都是他年轻时在陕北插队的故事,那是他身体还算健康。
正如他所说,那些插过队的人总是念叨那些插队的日子,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们最好的年华是在插队中度过的。
我想,在清平湾插队的日子应该算是史铁生此生最幸福的时光了。那时,他双腿能站立、能走路;那时,他才二十出头的年纪,一腔热血,有着对未来的无限向往;那时,他有一群好朋友相伴,还有破老汉、留小儿和那头红键牛。
可是,他的幸福时光却是如此的短暂,插队回去后他的双腿就瘫痪了,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逆转。记得材料上说后来有记者问他为什么想写作?他的回答是迫不得已。
史铁生的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可是他的大脑还能行走,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价值。
我有一种感觉,他的《原罪》里的十叔,其实写的是他自己,十叔也瘫痪了,一年到头都躺在床上,除了睁眼闭眼、张嘴闭嘴、呼气吸气外任何动作都做不了,他躺在被子里,你都会觉得他下面没有身体,把一枚硬币立在被子上,只要没人碰它,它都不会倒。
可就是这样的十叔,他的大脑里也充满了想象,他透过四周的镜子去打量外面的世界,他还能给阿冬和阿夏讲神话故事,他的心里仍然有梦。
可能读史铁生的书,会感觉很沉重,因为觉得命运对他太不公了,他的大半生似乎都在拖着残缺的身体和病痛相伴。
可是,他残缺的只是身体,他的文字里总是透着积极的力量,温暖着那些徘徊在苦难边缘的人。
何为残缺?我们每个人都有残缺,史铁生残缺的是身体,而我们残缺的可能是长相、可能是身高、可能是家庭、可能是心灵,没有人能十全十美。
他曾经调侃自己说,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这说明他已经坦然的接受了自己的现状,一个人最宝贵的地方就是能认清自己,并接受自己,无论好的、坏的。
《命若琴弦》里,说书人老瞎子告诉小瞎子,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而史铁生何尝不是这么顽强地弹好了自己的这一张被“拉紧”的人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或许你会遭遇生活无情的对待,但是,总还是会有希望的。
我没见过史铁生,但百度的每一张照片,他都面带微笑的,或许,越是经历过痛苦的人越能笑的开心。
读史铁生的文不多,可是每当我郁闷时,我都要找来他的书读一读,因为他的文字有治愈的功能,读着、读着,你就会被注入一种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