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夫子音
【原文】:
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氤氲”,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野马”者与!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
浮而上者阳之清,降而下者阴之浊,其感通聚结为风雨、为雪霜,万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结,糟粕煨烬,无非教也。
【译文】:
气体大量的充满太虚,上升和下降、飞动和飘扬,没有停止过(气体的变化形态万千,但是它没有消失的时候),《易经》中所谓的元气,庄子所谓的万物都是靠呼吸来生存的,认为气体奔腾像野马一样,这些都是气体有虚有实、有动有静的表现形式(气体处在太虚中,也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也是气体发生阴与阳、刚与柔变化的开始。
轻浮而向上的是阳气清气,沉重而下降的是阴气浊气,它们相互感通聚结在一起,有时会化作风雨,有时会成为雪霜,有时会成为流动的形态,有时又会成为山川融结的形态(气体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形态的物象),大地万物在进行变化,但是不论哪一种变化形态都离不开它的本来形成状态,这种变而不变的规律没有不启示人的。(因为气体的本性有屈伸和刚柔,在遇到阴阳两种气体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万象,但是本质还离不开没有发生作用的气体)。
【原文】: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故圣人仰观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不云“知有无之故”。
盈天地之间者,法象而已;文理之察,非离不相睹也。方其形也,有以知幽之因;方其不形也,有以知明之故。
【译文】:
气体聚合在一起离开光明的普照它就会形成有形的物体,气体不能聚合虽然离开了光明但是它不能变化为无形(因为还有神化的作用,不能说气体散开什么都没有),如果它聚合在一起,怎么能不认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呢?如果它散开了,怎么能突然认为它什么也没有呢(气体不论是聚还是散,都不能说明气体的存在和消亡,因为它的本体没有变化),所以圣人仔细观察,只是说知道黑暗与明亮的道理,却不说知道有与无的道理(气体聚合在一起形成物体的称为黑暗,与气体散开在虚空变成无形,但是却有光明,这只是气体的变化方式,所以不能认为这是气体的有和无)。
充满天地之间的只有法则和物象而已,有形象的物体,观察它只有离开它才会看到它(要观察物体,要明白它是气体聚合在了一起,它们离开了太虚的本体,在聚合体内形成新的运行轨迹),它有形象的时候,有时也需要靠它的形象才能得知黑暗的缘故(气体聚合在一起,有了形象,它所聚合的地方便出现了黑暗,光明无法照进聚合体);它无形象的时候,有时也需要靠它的无形才能得知它明亮的缘故(气体没有形象时,分散在太虚,由于阴阳两种气体本性的相互作用,所以阳气充足时才能看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