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午7点4分开始看文章《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商?》,看了将近20分钟,思考了20多分钟,很尴尬的是现在的认知水平让我觉得有点烧脑,也不是不理解,就是感觉暂时达不到完全理解的水平,因为和《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前面的文章中讲到的许多概念有许多相关联的地方,比如“长期”和“有用”相关联、“碎片化”和“时间”关联、“快速”和“入门”关联等,也加入了新的知识思考,于是一般是在看文章后就写留言的我,决定要再拿出至少1小时看文章思考写留言,注定是一个挣扎但心甘情愿的学习过程。
想提高“智商”首先需要了解这个概念是啥,文章中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定是“马上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长期努力终于解决问题”也是很强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智商高的表现……)
以前我的脑子里存在一个观念就是:智商是天生不能改变的,而情商是可以提高的。可是以前连“智商”这个概念是啥都不清楚,我就人云亦云的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某某“智商”高,多么聪明,脑子灵光,所以考上清华北大什么的,而认为自己“智商”平平所以只能考一个一般大学还觉得是个奇迹,于是昨天专门百度搜索了一下“智商”的概念才有点眉目,这两天升级了一下:智商其实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事实是:大部分所谓的智商的确不是天定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有一部分是天定的,也只是少部分)。
另一个“智商”的表现之一,“聪明”的概念是:
脑子里有多少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必要、准确的关联……
那么我所理解的更新运转自己大脑操作系统的方法论则为:
第一步把底层需要更新的概念了解清楚;第二步根据自己掌握的概念打磨价值观和方法论;第三步脚踏实地的践行并且加上“长期”的维度,非三分钟热度执行。
比如一开始我的价值观是时间大于金钱,后面发现原来还有“注意力”这个宝贵的资源自己一直忽视,更新底层概念,觉得注意力特别的重要,进而自己的价值观由原来的“时间>金钱”升级打磨成“注意力>时间>金钱”。
价值观出来了,那么用什么方法论去指导自己践行呢?
后面意识到要把宝贵的注意力放在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上,也比较少关注短暂的新闻热度凑热闹了,比如把所有app的消息推送全部关掉了,刷手机动态的次数减少了,并且当我忍不住刷手机的时候自动大脑弹窗“做这件事情对你的成长有帮助么?”,然后践行一段时间,发现还是有点控制不住自己,自动弹窗了,手指还是继续刷。
于是又开始挣扎琢磨着还有什么方法论能够用来管控自己的注意力呢,然后有了后来经过践行的“两个小时打开一次微信”来提高自己做事效率的小方法,以及践行后再次升级创建的“299微信法则”(早上20分钟,中午90分钟,晚上90分钟看微信,其他时间尽量不看)的方法论,现在(除非特殊情况)也一直在践行这个方法,那么节约出来的宝贵注意力主要是用来阅读,写作等做重要的能提升自己的事情了。
再考虑一个“长期”的维度,也就是践行方法论有效果后要一直践行下去,直到做这件事成为我的习惯本能,不然践行三五天不干了,那么一放松回到解放前就尴尬了。
其实以上分享的案例就是“智商提高”的过程,选择(看微信vs写作)发生了变化,进而行动(写作)也有变化,随之生活(写作让我更注意观察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爱迪生说“所谓天才不过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赋”,那么我觉得其实学习行动付出汗水比天赋更重要。(学习与行动是大部分的成因,而天分是少部分的成因……)
做自己没啥天赋不擅长的事情刚开始做肯定做得不够好,做得多了,做得久了,就会慢慢好起来——至少好到足够好的地步。
比如年初1月底我开始学习编程R语言的时候,看《R语言实战》这本书,一脸懵逼,硬是花了2个星期啃一二章啃了好几遍,才有那么一点点眉目,其实还有很多不懂,当敲代码运行错误的时候,内心无数次的崩溃,挣扎“干脆放弃算了”(进入陌生的领域学习,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又想到要是自己老做简单的事情又有啥价值呢?那就给自己多一点耐心慢慢学慢慢践行吧,现在4月底了,几乎每天花1小时左右或看书学习或听课实践,也就是说回顾这一路竟然学习R编程语言,践行数据分析3个月了,目前闯关到第四关了。
这个过程中我从一个只想索取不怎么自己思考的“伸手党”慢慢变成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着自己怎么解决,或谷歌搜索或看书等,慢慢建立自己大脑中的数据分析思维:理解数据——导入数据——分析数据——计算数据——呈现数据。
当然也深知自己只是一个小白0基础学习,3个月我用自己的努力通过践行慢慢的取得进步,依然还是感觉自己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过那又怎样,咱们是“活在未来”的人,至少现在的自己比3个月前的自己有了进步,那么也许2017年年底的自己很有可能比现在的自己更加的有进步,我也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
那么提高智商的方法论是啥呢?
很简单:调整关注焦点。
先来玩一个游戏,下面是一张著名的图片。你把注意力往上挪一点,看到的是一个少女,把注意力往下挪一点,看到的就是个老太太……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刚开始你只能看到一个形象,多看一阵子,竟然可以同时看到两个形象……我们的大脑很神奇。
很多的时候,在一些小事儿上,只因为关注焦点的不同可能直接造成最终巨大的差异。
以前自己比较自私,经常只顾考虑自己并不怎么考虑舍友的感受,所以经常和她们产生矛盾,比如考试之前舍友总会找学霸划重点,有一次要我去,内心非常不愿意,只想着她们去,然后我弄现成的。
平常自己也经常忙着策划线上线下活动,或去北京参加活动,去外面旅行等,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这些上面,和她们也比较少交流,产生一些矛盾我选择的态度是忽视,而有时候回来比较晚了,舍友会打电话关心我啥时候回来。
上学期过生日她们热火朝天的商量怎么帮我过生日,去哪吃饭,买什么蛋糕等,而我却误会了她们,以“没钱”的借口冷漠的拒绝不去,于是我过生日那天,她们5个人去外面搓了一顿,捂脸!事实上我对舍友的关心其实挺少的(突然觉得有点对不起她们)
这学期有点改变了,会有意识的去考虑她们的感受,上午第一节课没课的时候,会主动帮她们去食堂买爱心早餐,总计加起来为她们买早饭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自己慢慢的把注意力比之前要多一点点在她们身上投入了,去主动像她们学习,比如有舍友比较慷慨,有舍友情商高,有舍友很开朗逗比,有舍友在快考试的时候比我还着急我的复习情况,哈哈,感觉自己很幸福,我在河北读书,前几天和舍友交流,考试完没课就要回湖南了,一舍友开玩笑的说:“以后没人给我们买早饭了”。
上面过程其实是一个情商逐渐提高的过程,由一开始不怎么考虑她们的感受到慢慢的把注意力多投放一些在她们身上,多考虑她们的感受,进而改善和舍友的相处关系。
笑来老师说:“所谓的‘情商差’是因为本质上没有把对方当作一个活生生、有动机、有欲望、有情绪、有思考、有反应的人来看,而是把对方当作一个机械物件来处理而导致的新问题产生……”
所以经常花时间“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思考(暂时把关注焦点从自己身上挪到他人身上)是提高情商的快捷方式之一。
如果说智商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么所谓的“情商”其实只不过是解决与人相关的问题的能力——情商可以说是被包含于智商当中。进一步智商和情商都是可以习得,可以培养,可以进步的。
我们运转中的大脑操作系统上层主要是两样东西:价值观和方法论,于是“提高智商”的方法进一步可以表述为“不断尝试调整价值观,最终找到更好的价值观”。
所以注意力更多的一部分应该放在“如何做”(即,方法论)上去,因为“调整”、“试验”、“观察”、“分析”、“总结”、“修正”等等,确实都是“做”出来的,不做,什么都没有。
总体来说不管是掌握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联,还是打磨自己的价值观,研究方法论,最重要的是将价值观方法论不断的践行,然后调整,总结,再践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认知升级迭代,从而提高自己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