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论语〉学习笔记450子张第十九13》
今天是丙申年甲午月己卯日,五月廿二,2016年6月26日星期日。
今日夏至二候,蜩始鸣。蜩,音调,蝉也。
花信风:安石榴明。自漢使得之西域,已為張氏之果。百子同房,又似公藝之居,黴雨湮鬱之日,朱花如火,得雨欲然。可以蘇書窗午倦之眼。
【学习笔记】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一,优,是有余力的意思。
子夏说:"做官的人,有余力宜从学,学习的人,有余力宜做官。"
二,仕和学的关系是什么?
1,仕和学,是两件事,人处其事的表现标准也不一样。一个人投入学习,以藏修为主;出仕做官,则以尽职为忠。
2,既然是两件事,那么,是不是需要按照时间顺序规划它们,分阶段打理这两件事呢?
做官和做学问,虽然从事的事务不同,但是,出发点、目的、作用、意义,这些有关于志向、志趣、志行的精神,两者是一样的。不仅如此,两者之间还具有相因的关系,什么叫做相因的关系呢?就象一个循环一样,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彼此生成,彼此推动,彼此成就。
做学问的目的不是空中造阁,学为大用,如果不出来服务社会就是无用;做官呢,目的是实践社会理想,如果不做学问,当官为政就缺少思想和体系的指导,干出一些拍脑袋决策的事,不仅不造福,更可能还造孽。在有为和造孽之间,还有一个无为。无为也可能造福,也可能造孽,但是,无学而为则必然造孽。
可见,做官和做学问,两者相因相成,所以不能分作两节,应当相须为用。
3,先做哪样,后做哪样,"知所先后"的问题怎么解?
[仕而优则学],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做事为优先,优先担负起家庭和社会责任,完成自身的职责,然后再安排进修。
[学而优则仕],是指学至大成,就应该或者说可以出去做官了,大成是什么意思呢?大成是学习成效的境界,即,知类通达,强力不反,谓之大成。
孔子明确反对没有学成就出去做官的做法。通过下面两件事可知。
第一件事:子路做了季氏的家臣,他推举子羔当费邑的长官,孔子责备子路说:"你这是误人子弟啊。子羔虽然聪明,但所学尚浅,如果现在就做官,一方面有碍于修己,学问就做不成了,另一方面有碍于治理,建功立业必然不用指望。这不是爱他,这是害他啊。"子路强辩说:"费邑之中,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都是学习,为什么一定要读书,拘拘于章句之末,然后才算学习呢?"孔子骂子路说:"所以,我讨厌那种花言巧语狡辩的人。"
第二件事:孔子安排漆雕开出去做官,漆雕开拒绝说:"现在,我对这道理还没做到真知其如此,还没有达到毫发无疑的通透,是我自己心里还有信不过的地方,正该力学以充之,所以还不够治人任事的水平。子悦。孔子听了,很高兴。
4,学习是第一位的?还是实践是第一位的?
王夫之先生说,对于不学者而言,就不问他做官有余无余的事了,换言之,不可不学。"学而优则仕",学习成果涵养纯熟,充足有余再出去行道济世。所以,学习是第一位的。
四,怎么叫做有余呢?"没有时间"这是大部分时候的困惑,有办法吗?
两个办法都与选择和自律有关。
第一是聚焦。选择做什么?
庄子说:"学海无涯,而吾生有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全世界藏书逾2000万册,都要学会,就是要挂了。那是贪心,不是立志求学,立志为学者,必聚焦。子夏也说过,小道可观,致远恐泥。啥学问都有它的道理,也都有它的门道,都不易学到,学成也都能成就,但是恐怕妨碍远大目标。为学须聚焦。
第二是排序。选择优先做什么?
曾国藩"夜不出门"就是优先选择的体现。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论语>》张居正著
《论语正义》刘宝楠著
《论语新解》钱穆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