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引导孩子的成长,这些都成为了我们家长的必修课题。
不知道你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比如看过很多育儿的书,听过很多亲子教育的课,学了很多知识。但是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却道理明白,实践却做不到。
又比如,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有矛盾冲突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口不择言,对孩子造成伤害。事后后悔不已。但遇到下一次,又犯同样的错误。周而复始。却不知道如何破解这个千古难题。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这样和孩子相处》,会带给你想要的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刘颋颋博士,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督导级心理咨询师,曾受训于被誉为“中国塔维斯托克”的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参加的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并将精神分析运用到实际的儿童及青少年咨询中。 在儿童及青少年治疗的工作中沉浸了10余年,咨询师时长超过8000小时,积累了1000多个咨询案例,对育儿方法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她根据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空间育儿法”,探讨了如何与孩子相处的四大主题:
一、亲子关系的本质
从原初的爱之空间,讲述个人的内在空间的特点以及亲子关系中空间的意义。我们做父母的,养育孩子并不只是单方面的付出,我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是我们父母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我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的同时,也会养育我们自己的内在空间,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在不断长大,内在空间也在不断变化。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需求也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丰富。父母要根据孩子成长过程的需要,不断去调整养育关系中的空间。
同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特别是母亲,一位足够好的母亲,内在空间是独立而美丽的。只有父母自己内心的充盈,才能把好的一面展现在孩子面前。
同时,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父母应该给予更多的尊重。孩子的心理空间往往处于父母的心理空间之内,就像大房子里面的小房子,因为孩子无法完全独立的生活,对父母的依赖性,我们往往容易忽略掉孩子的独立性,但是正因为他们的弱小和依赖,他们更需要父母给予他们内在空间足够的保护和尊重。
二、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会遇到的不同的养育困境,让父母调节自身的内在空间,疗愈父母的同时,给孩子提供更舒适的成长环境
根据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父母需要整理好自己的内在空间,在内心腾出一个足够容纳孩子的空间,提供给孩子一个适合其成长的环境。
成为父母,我们必然要面对的就是孩子会使用到我们内在的和外在的空间。而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创伤,就很有可能影响到我们为人父母的养育能力。
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一条宣传语“一切为了孩子!”确实,在有孩子的家庭中,不说百分百的家庭是这样,至少百分之九十九的家庭都是这样。但是如果把这句话放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一件好事。
父母的过度自我牺牲,是对孩子的控制。家庭关系中,孩子是不可能完全独立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不可能完全独立于父母的内心世界之外,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完全的自我牺牲,不可能养育出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孩子。
成为父母,并不意味着一切围着孩子,恰恰相反,成为父母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在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自己内心的创伤,以及成长过程中遇到过的困难,很可能会在记忆中被唤醒。那么我们就会有机会修复这些曾经的创伤,弥补成长中的那些不足,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除了父母在年少时的遭遇,在为人父母后,一个家庭的亲密关系,社会的人际关系,社会的可供资源,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但并不是单纯的付出者,他们需要获得外界的支持和滋养,伴侣关系让父母彼此支持,温暖的情感关系会为父母的内在空间提供最好的滋养。除了伴侣关系,家族中的成员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也会在情感和生活中为父母提供支持。当我们期待父母为孩子提供亲密的情感时,一定不要忽略掉外界对父母自身支持的需要。这样我们才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自恋会给孩子正面的能量,如果当父母在看着自己的孩子是眼睛里有光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那种持续被关注、被欣赏、被回应的情感体验,会被孩子内化于心,成为自己自信的源头。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如此幸运,可以在父母那里获得如此有力的情感支撑,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要努力的修复自己内在的缺陷,让自己有更大的空间去容纳和欣赏孩子的闪光点。
改善和发展父母的内在空间,陪孩子一起长大
在亲子关系中,很多的父母其实在理智上是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但是真正和孩子相处时,却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里,自身沉积了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影响着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
作为孩子,他们是独立的个体,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而我们,为人父母,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我们更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拥有令自己满意的生活。这样才可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我们应该把立足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在生活中,要允许自己体验到期望和失望,看到自己对被拒绝的恐惧与担忧,允许自己表达愤怒,失望等负面的情绪。并且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只有我们接受真实生活中的不完美,从而我们才可能在亲子关系中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真正的做到理解和接纳孩子。
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控制”这个主题,父母可能一直在纠结放手与不放手的矛盾中,父母如果只是单方面的放手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看到关系的另外一面,孩子在学习适应社会时,会不断探索界限和规则,那么父母要明确告知界限与规则,让孩子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挫折,但并不会受到伤害,反而会帮助孩子成长。所以父母要掌握好这个平衡点。
我们要有一个足够好的成人空间。就像之前所说的,大房子小房子的概念。首先我们这个大房子是有足够空间的,同时房子的门是足够结实的,在我们愿意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大门,与外界建立足够的联系。同时我们也可以拒绝那些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东西,把它关闭在我们的房门之外。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保护家庭,保护孩子,与外界建立清晰明了的界限。
四、探讨养育孩子的有效方式,给孩子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明白了这些道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从生活中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整理孩子的“小房间”,提高我们养育孩子的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要。比如孩子哭泣时,父母首先要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让自己放松下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容纳孩子的这种情绪,帮助孩子放松下来,这个时候,父母就像一个柔软的垫子,从下面托住孩子,让孩子从极高的情绪点上安全的降落。这个时候,父母主动一些,可以起到很好的情绪引领作用。
其次,认识到孩子独特的气质。有的孩子天生的性情比较安稳,而有的孩子天生比较敏感。那么我们要对不同气质的孩子,识别出孩子具体的情绪和需求。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方式。
再次,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分享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没有无关的打扰,父母可以认真的倾听孩子说的话,孩子会真实地体验自己在父母内心的价值。而这种稳定的价值感会给孩子前所未有的自信。
最后,给孩子建立清晰的规则,帮助他们认识真实的世界。
总结一下:《这样和孩子相处》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给予不同的相处方式,陪伴在孩子身边,以孩子最需要的方式去给予孩子最需要的帮助。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当今的时代,父母的陪伴和引导,和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都是我们为人父母应该了解和做到的,就如这本书的题目所告诉我们的,这样和孩子相处,给孩子足够好的原生家庭。
愿天下的父母们,都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收获,让我们都能给孩子们最好的陪伴和爱,激发孩子的成长动力,让孩子从原生家庭出发,去往更远的地方,成就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