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喧闹的世界里,让我们放慢脚步,为自己干一次有关希望、梦想以及未来的努力:由飞哥学堂举办「每周读本书」的读书学习成长专栏,为还在职场上默默无闻的你干一次关于梦想未来的努力~
第二期读书共读分享~由飞哥为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由田石淳所著,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偏差”入手,系统科学地详细介绍了在日本和美国广受推崇的“行为科学管理方法”,引导你走出行动误区,掌握行动的最基本法则,科学系统地进行自我管理,轻松提升行动力。
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行动力、意志力、习惯力、时间管理、自我激励」五个方面的行动路径,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练,便可以克服自己不良习惯,实现自我激励达到简单有效的时间管理,找到适合你的那条成功之路。
▎共读——《从行动开始》
这本书将帮助你——
◎ 了解认知偏差,意志与行动的关系
◎ 找到克服不良习惯的方法
◎ 解决认知偏差的方法
◎ 如何快速展开行动
◎ 实现自我激励和简单的时间管理
“知识改变命运”、“性格决定命运”、“人脉改变命运”……如此种种,都在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命运可以改变,可以变得更加符合我们的想象。但是,无论这些改变的背后推动力是什么,我们都不会否认行动的重要性。所谓梦里想了千千万,想来无非一场空——除非你开始行动。
你早就知道了,甚至从小学时就听过那句著名的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可是,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随着年龄日增,你的周围开始出现了两类人:一类人行动力很强,做事效率很高,成果自然也很丰富,年纪轻轻就已经功成名就,早早就成为了他人艳羡的社会精英;另一类人行动力要差很多,做事经常有始无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太多事情虎头蛇尾,却总是一次次地失败——不是败于竞争,而是败于己手,败于自己那总是不争气的行动力。
本次共读飞哥总结了书中的核心六点来分享,今天先分享前两个核心点:
那些高能人士他们为什么就能够做到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却依然能量满满、成果频出?
我们到底是因为什么行动力不强的呢?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呢?
▎一、你之所以难以改变的原因
”知易行难、知难行易“
任何的心动随后的行动都不应该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应该是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的明智选择,是一种行动之后的惯性,是由这种惯性养成的我们的习惯——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习性,让我们的每一天的行动都与从前有所不同。
惟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从小处做起,在点滴之间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本书的目的不是让你变成意志坚强的人,而是让你变成能够取得成就的人,成为能够用行动来控制意志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愿望,有人想提升自我,有人想赚更多钱,有人想拥有如花的美貌……但是,就算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也不一定会实现。
因为,很多人开始行动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已经给自己设定了很多失败的前提和条件,他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原因来给自己失败留后路、做解释。
这种“我不行”的错误思维是导致很多行动半途而废甚至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书在第一章中重点讲到了人们之所以难以改变的很多种原因,比如人类的认知常常与实事不符、我们无法理性的看待自己、每个人都戴着名为“偏见”的有色眼镜、过于在意“损失”就会失去很多的“可能性”等等。
正是这些种种原因导致我们难以改变自己。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阻止我们改变的一些原因,对症下药,然后把焦点放在“行动”上,这样才能通过行动来改变结果。
行动是受结果影响的
想戒烟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意志薄弱所以戒不了烟。但是之所以人们会吸烟,是因为他们知道吸引可以带来“心情舒畅、精神放松”等让他们觉得舒适的感觉。如果一吸烟,就嗓子疼、难以呼吸、恶心呕吐等糟糕的感觉的话,他们自然不会吸烟了。
但是我们也知道,吸烟可能导致肺癌等严重的疾病,很多人也是为了避免出现这些结果才想戒烟。
这些不好的结果,并不是立即产生的,而且,也不是必然产生的。与很久之后不确定的结果相比,能够立即得到的结果,对人的行为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明知道吃甜品会增加体重却仍然打算吃甜品,也是因为同样的理由。增加体重是几天之后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没有增加的这么多。与之相比,美味的满足感却是立即而且确实能够获得的结果。
诺比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卡内曼教授说过:“人类过于在意‘损失’,可能会舍弃获得更大利益的机会而选择眼前的利益”。他还指出,“人类在获取利益的时候会规避风险,而在避免损失的时候却甘愿冒险”。
对很多人来说,接受确定的损失是非常大的痛苦,获得确定的利益则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因此在股票市场上,大部分股民多会采取“一直持有跌了的股票”和“立刻卖掉涨了的股票”的行为。
人类之所以不愿意接受确定的损失,是因为“不愿接受自己的失败”。在行为经济学中,将“已经支出且无法收回的费用”,成为沉默成本。
假如你从20多岁的时候,就以结婚为目的开始跟男/女朋友交往,虽然后来你隐约觉得对方有很多你接受不了的思想和行为,直到5年后,你才认清他/她的真面目。你本应该尽快的和他/她分手,却会因为“不想浪费之前交往的时间和感情”而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分手的决定。
行动科学管理术引入ABC模型来解释行动与结果的关系。前提条件A引发行为B,这是必要的,但只有A,无法使行为B多次重复。但有了好的结果C,人们就会自发的重复行为B。所以,意志(A)是靠不住的,关键还是靠行动(B)。
当我们需要改变时,首先需要区分目标行为是需要增加的不足行为,还是需要减少的过剩行为。
过剩行为:吸烟、暴饮暴食等应该减少的,属于过剩行为。
不足行为:跑步和读书,明知道应该做好,但就是做不到的情况。
如果是需要克服过剩行为,我们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
一是消除产生目标行为的前提条件;
二是使用替代行为,它能产生与过剩行为相同的结果;
三是关注不行动带来的好处,把它写在纸上,反复阅读。
如果是需要增加不足行为,我们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
一是增加产生目标行为的前提条件;
二是增加及时的自我奖励。
认知偏差
当我们面对某个事实时并不会马上接受它。每个人都会通过心理上的“偏见”对事实进行过滤后才开始接受它。
比如有个人在我们面前摔倒,就算这个人只是不小心摔倒,但看到这一情景的人却会根据偏见做出这样的判断:
“看他那样子,一定是个醉汉把?”
“大概是在想烦心事不小心摔倒把?”
“是不是失恋了?”
不管哪一种判断,都是偏见。都是有色眼镜看人所产生的结果。但是,我们都没有觉察到自己带着名为“偏见”的有色眼镜。
再比如,你的同学与你在街上擦肩而过但却没有打招呼。明明那个人只是没有注意到你而已。但是你心里却会有“他是不是讨厌我啊?我是不是得罪他了?”的想法。
大脑中这些与现实不符的认知被称之为认知偏差。导致产生认知偏差的原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考方式:自动化思考,也叫做潜意识。
在我们的意识中,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会不断产生与事情毫无关系的思考。据说每个人每天会出现700次自动思考,这些思考中,有些是清晰的,有些是模糊不清的。正是因为这种思考,使我们产生了认知偏差,从而陷入认知的误区。
这种认知偏差, 常常会让我们有“我被讨厌了”“大家嘲笑我”“只是我运气不好”“反正我不行”“我肯定又会失败”等念头。这一切并非事实,但你却坚信这些都是事实,结果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当你想要实现某种目标,应该把焦点放在行动上。只有行动起来,才会发现自己好的地方和坏的地方,以及应该改善的地方。至于改善的方案是否有效,是需要通过行动来进行判断的。
▎二、戒除那些毁掉你人生的习惯
“戒除那些毁掉你人生的习惯”
一个被认知偏差的臆想所束缚的人,在采取明确的行动之前,很容易产生许多乱七八糟的想法。然后他就会因为这些想法降低对自己的评价。
绝大多数人都能隐约觉察到自己的弱点和意识到有哪些阻碍自己行动的思维习惯。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改变这些不好的习惯。但是我们却很难逃脱。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情况,是因为我们想用意志来改变思考。这显然是没有用的,只能加重我们的认知偏差。
在《从行动开始》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身体行动的方法来克制认知偏差。这些方法并不是非做不可,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而且自己感兴趣的来做即可。
1、控制冲动的情绪
一个人情绪激动的时候,也会对自己的愤怒感到不满,从而更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对于很容易冲动的人,应该先忍耐30秒。当你想着要怒吼爆发之前,只要忍耐30秒,那么事情将会变得完全不同。
导致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但是,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时,经常会认为这是别人导致的。最能说明问题的负面情绪,就是愤怒。
“我明明都按照他说的做了”“公司的政策有问题”“怎么偏偏今天下雨了”……将愤怒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外在因素,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就像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一样,稍有不慎,就会猛烈的爆发出来。
不在自己身上找愤怒的原因,只是一个劲儿的怪罪外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容易愤怒的人都是习惯于找外因的人,跟进一步说,越重视自己的人越容易愤怒。
如果你将自己愤怒的原因归结于外在因素,那么就说明你被周围的环境和他人的言行所左右了。掌握你人生方向盘的是别人,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如果你不能凭借自己的行动来改变现状,那么就无法从负面情绪中摆脱出来。
下面介绍2种帮助控制情绪的简单对策。
①紧紧握住右手/左手
当你感到焦躁不安的时候,可以仅仅的握住右手/左手,只要这样一个简单动作就能奏效。这就像暗示自己不要冲动,保持冷静一样。
②数呼吸
在椅子上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让身体彻底放松,缓缓地进行腹式呼吸。每次呼吸都数数,一直数到10。数呼吸的次数,就算浮现出杂念也不必在意。通过重复动作可以使你的身心恢复平静。
2、逃避困难
面对现实时逃避困难的人,很难发现将来可能获得的利益。逃避一时的困难,将来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是很多人仍然会选择眼前的安逸。就好像很多人明知道有重要的工作要做,却还是把时间浪费在浏览网页上一样。
下面介绍2种对策,是许多运动员常用的,适合被负面思维所困扰的人。
①弹手上的皮筋
这是高尔夫选手常使用的减压方法。在挥杆之前如果产生“自己可能打不进”的不安情绪,很有可能影响发挥,导致失败。这种状态成为“易普症”,指的是因精神上的问题影响正常发挥的情况。
为了避免出现易普症,选手会在手腕上套一根皮筋,一旦头脑中出现负面情绪,就用手指抓起皮筋弹一下,让思考回到现实。
②转移皮筋
当头脑中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将套在右手腕上的皮筋换到左手腕。一天下来,数一数左手腕的皮筋。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意识到“我竟然产生了这么多的负面思维”。
3、随波逐流
很多人对有些事明明不喜欢,却还是选择随波逐流,这究竟是为什么?其实,这也是一种认知偏差。这些人都被“如果拒绝别人的话会被讨厌”“如果不听话后果很严重”等与事实不符的想法所束缚。他们多度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依靠外界对他们的反馈从而获得认同感和安全感。
解决对策:
①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思考
想象一下你信赖或者尊敬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他可能会毫不犹豫的拒绝别人把”。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可以帮助你看清问题的本质。
②听喜欢的音乐
试着让自己的身心沉浸在每秒的音乐之中。不要一边做事一边听,而是完全集中精神去听。我们可以利用音乐的力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4、沉迷某件事
酗酒、赌博、玩游戏……人类会沉迷于许多东西,不要以为这些情况都与你无关。为了做好一件事而依赖于另外一件事情的情况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为了更好的进入工作状态,选择吸烟或者喝咖啡提神。
解决对策:
①改变环境
如果你身边有诱惑你的东西,那你肯定会忍不住去碰的。所以我们不能单靠意志来控制自己,而应该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然自己就算想依赖那些东西也找不到他们。
②选择耐力运动
重复同一种动作的长时间运动被称为耐力运动。比如慢跑、游泳、自行车、竞走,都是耐力运动,这类运动更容易让人进入“空无”的状态。放空自己,可以产生与冥想相似的效果,帮助你调整心态。
5、语言的问题
不安、猜疑等负面情绪,是由我们大脑中的自动化思考所引发的,是非理性思维的不断强化。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失去冷静的判断力,在面对重要的问题时做出错误的选择。
我们之所以这么容易出现“认知偏差”的原因之一,是对语言过于敏感。正如自动化思考会在无意识中对我们的思考造成极大影响一样,语言能够引起更强的反应。
我们对无法理解的语言不会产生任何多余的想法,比如你听不懂阿拉伯语,就算有人站在你面前用阿拉伯语骂你,你也不会有感觉。但是如果有人用你的母语和你说话,你肯定会对内容进行阐释,即便说话的那个人或许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比如一个公司老板,看到复印纸没有了,说了一句:“哎,复印纸没有了?”,老板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但是员工听到了,可能会觉得是对自己工作不到位的责备。
当你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刺激时,请冷静地回想一下当时的状况,试着分析当时对话的内容。如果将这些对话都写到纸上阅读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自动化思考造成的妄想,经常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6、沉默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举个例子,当你花了30元去看一场电影,一开始有点犹豫觉得电影可能不好看,当你看了30分钟之后,你确定,这个电影很烂,但是你会因为已经支付了30元,而犹豫要不要继续看下去。这里的30元就是沉默成本。它不会因为你继续看或者离开而改变,但是它却影响了你的决策。
经济学上理性的决策是,离开电影院不看电影。因为如果你继续看电影,不仅花费了30元,而且还另外搭上了你1个多小时的时间。
同样的,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称之为过去,不管多么不愉快,它已经不是现实,如果你沉浸在过去的事情,无法跳出,相当于被不存在的东西给束缚住了。
所以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过去,而是应该放在现在和现实中,这样才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
7、关注现在,而不是过去的失败
在我们的脑海中,每天会浮现出700次的自动化思考,几乎都是负面信息,而我们经常会将负面信息放大。我们本可以因为自己做到某件事情而感到开心,但实际上总是因为那些做不到的事情来苛责自己。
想要改变却总是改变不了的人,总是被自责的情绪困扰。但如果你能够原谅自己,那么久毫不气馁的进行多次挑战和尝试。
你可以选择重新开始,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每次一开始都因为认知偏差,认为自己这次也不行。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学会放下已经发生的历史,每次都是新的开始,这样,你就可以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
8、如何改变
想要改变自己顺利的实现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很容易出现偏差”。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消除大脑的自动思考,但如果能够将认知偏差控制在最小,我们就能够有巨大的变化。
当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应该只讲意识集中在眼前的事实上,排除多余的印象、思考、喜恶,只接受最真实的状态。这种方法被称为正念。
比如,你去银行发现ATM机前有很多人排队,那么你的认识应该只有“ATM机前排长队了”这个事实。而不是出现“怎么这么多人,今天真倒霉。”“这个人怎么这么慢,急死了。”这些都是与事实不相符的多余的想法。
找出客观原因,用正确的认知来应对,正念法是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将注意力集中在现在和现实之上,纠正认知偏差的方法。在美国,许多企业对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培训时,都会采用正念的方法。谷歌公司在2007年就引入了这一方法。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非常难的,但是实际上这非常简单,因为我们只要不考虑事实以外的事情就好。
【本节金句】
■任何的心动随后的行动都不应该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应该是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的明智选择,是一种行动之后的惯性,是由这种惯性养成的我们的习惯——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习性,让我们的每一天的行动都与从前有所不同。
■人类过于在意‘损失’,可能会舍弃获得更大利益的机会而选择眼前的利益”。“人类在获取利益的时候会规避风险,而在避免损失的时候却甘愿冒险”。
■学会放下已经发生的历史,每次都是新的开始,这样,你就可以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
ps:
1、@这两天关注飞哥学堂的朋友,赠送的100本职场书籍已全部送出~
2、近期天气变换,望各位注意身体,祝大家五四快乐!欢迎大家分享、点赞、打赏支持~您的支持将是我创作的无限动力~
•作者:飞哥
国内公众号运营实战导师,飞哥学堂创始人,百度文库认证知名网络营销达人,通过运营公众号帮助过20余家实体店面,策划单场活动盈利达百万余,增粉达10万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