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底子言行的书
我们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学过论语,现在背的古诗词也好,论语也好。大都是源于小时候的记忆好,不需要掌握其中的含义,小时候学的东西不能单单作为考试用,而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增进我们的人生智慧而逐渐有所感悟的,孔子作为2500多年前的思想家,轴心时代的人物,对后世人类产生了巨大的思想,我在偶然中也重新读了论语,对我产生的影响可谓巨大,小时候真的完全不理解。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什么样的人适合读?
爱生气的人可以读论语、整天忧愁的人、担惊受怕的人、迷茫的人,可以说适用于所以人,都能从论语中一句半句,而得到或深或前的道理。
阅人无数不会遇见孔子,遇见苏格拉底。与其向上社交不如增长人生智慧。
希望自己一点点剖析论语,不断精进自己,给你们也带来改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就是孔子说,“子”就是贵族子弟的称呼。而“夫子”是第三人称,相当于老人家。“夫子”也可简称为“子”。夫子和子都是尊称。
论语每一篇的名字,一搬都用开篇的两个字命名为“学而”篇,“为政”篇。
孔子说:“学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很多人对论语开篇第一句非常熟悉,觉得也很平常,但是作为论语的开篇还是有它很强的作用。学习是很重要的事情,古人能意识到,而对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作用性更大,不学习很难社会的节奏,需要正视自己并摆正学习的态度。
有人教育孩子说:吃不了读书的苦,就要承受工地搬砖生活的苦。但学习是很快乐的,觉得学习之苦只是没有发掘学习的乐。可以像“周鸿祎”那发掘好奇心,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慢慢的真就爱上读书的乐。第一乐是个人、自我的快乐,乐在其中。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觉给自己贴标签“社恐”,觉得不贴个什么标签不够潮流,哪怕是很Down的一些词。很多人也不想见生人并窝在家里享受孤独,而且招待客人需要金钱和更多的时间精力。但孔子的背后意思是有别人来找你是和你有志同道合,愿意靠近你。你和同学朋友在一起,不光是自己学,而且还有人慕名而来,成为你们其中的一员,这岂不快哉?
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这句话对于经常生气的人来说会很受用。经常想起这句话会有很大好处。别人不了解你,你别生气。学习是为自己学,别人不懂你,但是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一样能有君子的快乐,内心的快乐。
经常阅读这三句话,但不要觉得小孩子都会,但恰恰大人做不到,时常念起、终身诵之,就会对人生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