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这本书的题目取得巧妙无比,当我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就想象着这一定是一本不寻常的书,读了之后也有同感。
儿童原来还有一个名字,叫“游戏者”。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真正的人。”这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前段时间,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无意中流露出现在不怎么喜欢英语了的观点。我开始反思,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为了教学进度而忙碌着,根本顾不上停下来,让学生慢慢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死板的教学又有谁喜欢呢?于是,我开始调整一些教学环节,多用启发式教育,学生的课堂状态又好起来了。我又买了一本书,开始研究英语课堂游戏,让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放风筝的孩子不见了。儿童传统游戏方式不见了,儿童的童心已经不存在了。童心教育要真正了解儿童,就要关注,研究儿童的游戏,特别要关注他们的游戏方式。
我回想自己的童年,那时候没有烦恼,没有课业负担,没有过多的资料和作业,没有爸爸妈妈的唠叨,妈妈是慈祥的,爸爸是和蔼可亲的。那时候只知道玩游戏,直到上初中,一直在玩。现在的孩子并不一定有我们那时候那么幸运。他们从小就背起沉重的课业负担,各种补习班,各种培训班,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态已经扭曲了,在这种扭曲的观念中培养孩子,孩子就不会有快乐和幸福。
儿童的本义是自由。对儿童研究,游戏的天性,哲学,艺术的创造性以及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我们的认识仍然很不到位,发现很不够,对儿童的可爱和伟大,我们仍有着多种不解和误解。站到儿童的立场上去,否则,教育注定会在陈旧、落后的圈子里徘徊,在徘徊中倒退,在倒退中最终失败。
我从接到三班以来,就觉得这个班级非常特殊,这些孩子学习基础非常差,但是,他们也有一个非常大的闪光之处,他们特别爱玩,特别好玩。学校运动会他们拿第一,学校篮球比赛他们也拿第一,他们以后肯定还会拿更多的第一。这一群孩子都是性情中人,爱玩就玩个痛快,只要你支持他玩,他们就非常听话。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什么不可以多玩玩呢?也许。这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呢。
对儿童可能性的认识和把握,注重其积极、光明的一面,而忽略其消极、灰色的一面。
我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她上课会照镜子,会理头发,会小声讲话。可是,每一次她违反纪律,我都像没有看见,忽略缺点,把优点发扬光大。
儿童永远是一个深刻的话题,面对儿童,教育从来都不应放弃规范,放弃严格。但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是否放弃规范,而是对儿童的规范不科学,那就是对儿童的规范过早,过多,过高,过急,因而规范成了束缚儿童的绳索,销蚀了儿童异想天开的天性和创新的欲望,这一向往的背后是陶行知先生所针砭的“期望太切”和“揠苗助长”。解决问题的最终,应当是一家长的解放来解放儿童,回到爱的教育的真义与真谛。教育必须紧紧握住陶行知先生教给我们的密码,去解放儿童,创造儿童的美好未来。
我想起了魏书生先生当年的讲话,他说:当班主任,凡事要多和儿童商量。我想,这也属于儿童立场的范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