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究历史时会发现,明朝就像一棵松树,当时很繁荣,在全球都是经济,政治领先的国度,但遇到外侵,一下就垮了。松树型公司,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就会轰然倒下。
再看看公司发展史,早年的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独领风骚70年,没有人能挑战它,后来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超过了它,20多年后,微软上来了,10年后,谷歌上来了,4年后,就是Facebook(美国著名社交网络服务网站)。
过去企业存活100年很正常,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从传统的手工业进入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时代,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10年;而到物联网时代,平均寿命只有4年;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后,App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1年。
这虽然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统计数据,但是业界公认的一个逻辑是,企业的平均寿命越来越短。这里有两重原因:一是技术进步,导致颠覆性、革命性产品出现的频率在加快;二是创业的基数越来越大,但创业成功的概率越来越低。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奔跑有两点很重要:一、大方向选对后,一定要保证奔跑的速度,奔跑本身即可解决问题;二、要不断地向外学习,通过实践摸索新的理论,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并于2011年8月正式发布了小米手机。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全国销量第一。2014年销售量是6100万台,2015年销量更是7000多万台,依然保持着全国销量第一。
但是手机只是雷军重出江湖目标的一部分(雷军:现任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同时兼任金山、YY、猎豹移动等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是中国大陆著名天使投资人),2013年下半年,小米开始做一件事,就是打造一个生态链布局IoT(物联网: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小米生态链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过去的3年中,在毫无先例可循、完全依靠自身实践的状态下,小米生态链摸索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打法:“入资不控股,帮忙不添乱”的投资逻辑、以工程师为主的投资团队、矩阵式全方位孵化,成为全球智能硬件领域产品出货量最大、布局最广的生态系统。小米的目标是孵化投资100家企业,最终实现各种硬件设备和手机连接并进行操控,2016年年底,小米生态链上已经拥有了77家企业,生态链企业整体销售额突破100个亿。这3年,是小米生态链快速奔跑的3年,也是小米在商场中不断厮杀成长的3年。3年中,77家生态链企业,有16家年销售额破亿,4家独角兽公司,市值超10亿。很多企业在自身行业中也已实现垄断。
最后我借用史铁生说过的一句话来总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