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捭阖
>,世间事物虽然变化无穷、纷纭万端,但皆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圣人在处理世间事务时,总是善于发现事物规律,把握事物关键,考察事物的发展过程,揣度、研究事物可变性和不变性以及事物应变能力的强弱,因才而用、取长补短、有的放矢地处理问题。
针对不同的人品素质,要采取不同的态度与措施。对某些人可以开导,对某些人可以压抑;对某些人可以擢用,对某些人可以黜退;可以让某些人富贵,可以使某些人贫贱。总归一句话,要顺应人们的自然品性去分别对待他们。(要起用一个人,)首先要审定其品质如何,摸清其真假虚实,顺从其嗜欲愿望,发掘其志向意图,并要暗中排察他的言语,或启导他,或适当地贬抑、质疑他,以探知其真情实意,以明了其性格主流。得知对方实际情况后应缄默不语以挑动对方畅所欲言,以便了解对方所言是否于己有利。要么开导他给他以启示,要么压抑他使他控制自己。开导启发他,是为了让他畅所欲言以考察他在感情上与我们有无距离;压抑控制他,是为了观察他的反应如何,借此了解他对我们的诚心大小。考察某人可用不可用,还要查明其谋略计划的优劣以及同自己谋略计划的差距大小。若同我们的谋略计划距离较大,先纵容他,让他照自己的意志去办(而我们则暗中谋划)。当然,这种谋划要周密。若要谋划周密,关键是行事要微暗、不露声色,这样做,就与阴阳之道暗合无隙了。(对人使用捭阖之术,)或开启引导他,估量出他的情志;或压抑控制他,摸准他的诚心。此外,还要知道他的谋略措施,圣人因之作出测度与分析,若其谋略措施得当,与我们距离较小,合乎我们的准则,我们就可以据此帮他完善谋略措施;若其谋略措施失当,与我们距离较大,不合我们的准则,我们只好舍弃不用, 自己另谋良策。因此,对人使用捭阖之术时,或开导他帮他引出决策,或启发他吐露决策以便纳为己用;或抑制他以便于我们顺利起用,或拒斥他弃而不用。
>口,是表达内心思想的门户;而心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主宰。人的志向与意愿,喜好与欲求,思念和焦虑,智慧和谋略,都是由口这个门户出入从而表露出来的。所以,应该用捭阖之术来把守自己的口,用开闭之法来调控自己的言谈。
>使用捭术,就是让对方开口,让对方说话,这就是阳之道;使用阖术,就是让对方闭口,让对方沉默,这就是阴之道。
>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等归为阳类事物,称作人生向往;把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等归为阴类事物,称作人生忌讳。
凡是那些遵循、效仿、涉及上述阳类事物的说辞,可以叫作“人生向往型语言”,也就是说可以用这类美好的语言去说动对方进行某事;凡是那些遵循、效仿、涉及上述阴类事物的说辞,可以叫作“人生忌讳型语言”,也就是说可以用这类令人厌恶的语言去威胁、警醒对方中止某种计谋
>与喜欢阳言的人论谈时,以使用涉及上述阳类事物的崇高语言为主;与喜欢阴言的人论谈时,以使用涉及上述阴类事物的卑下语言为主。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卑下的阴言去打动小人,用崇高的阳言去说服君子。
泥鱼战术启示我们,在面临不利于自己的形势时,越发不能心浮气躁,乱了章法,而要沉着冷静,遵循“阖”的秘诀,以强韧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打持久战,本着勇往直前的精神继续前进,渡过难关;而随着外部形势的变化,有利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一定会到来的,那时再采取“捭”的战术
捭阖之术首先就要让对方将自己的实力和底细全部暴露出来,然后再决定是否为他出谋划策,实施游说。这样,才可以说人、说家,甚至可以说国、说天下了。
>在游说对方时,要善于运用捭阖之术,“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同时不妨先略微压抑一下对方的话头,诱使其反驳自己的言论,以便借机考察对方的实情,洞察其真实意图;待得到实情后,游说者再冷静观察思考,整合规划自己的游说词,从而水到渠成地达到游说的目的。
>,聪明的日方多听少说,装聋作哑,在谈判伊始就采取消极防御即“阖”的策略;等敌人急躁疲倦、濒于无望之际,再一举采取“捭”的策略——积极进攻,杀了对方一个漂亮的“回马枪”,扮猪吃老虎,最终获得了谈判的成功。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即是强调从一个人的嗜好喜欲可以考察出一个人的志向和意志。
>:用人之道,贵在识人,利用捭阖之术让对方开启,使对方无所顾忌、侃侃而谈,致使我们能够更多地掌握对方的情况,并以此来决定取舍。所谓“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识别他人时,自己要保持缄默,以“静态”根据对方的言谈品读出他的深层本质,最后还要付诸实施、量才而用。如此这般“阖”而识之,“捭”而用之,才能慧眼识得英才且能人尽其用。
>,要想“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我们不妨“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这样顺着别人的思路来,先顺其意后观其变,渐渐演化为促成与对方合作的一个前提和推动力量,往往能让交往无阻无碍,办事顺顺利利。
第二章:反应
>运用反应术去了解别人的三种方法:
其一,乃静听法,即言自己要保持沉默,静下心来认真听取别人的言语,从中仔细体察对方的真正意图,就像张网捕兽一样静心捕捉别人的言辞与志意。
其二,乃反听法,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发出信息,或投石问路,或打草惊蛇,或欲擒故纵,以试探对方;要巧妙地用言语、动作、表象等去拨动对方,并观察研究他的反应,再仔细分析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而侦知对方的真情实意。
其三,乃以己推人法,因为人都是有共性的,了解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了解自己开始,自知而后才可利用自己在某事、某物、某种情况下的心理反应、态度、应对方法等去推想、推知别人。能够这样把知己和知彼结合起来,便达到反应术的高境界了。
>以静默来探求别人的言辞意图,就好比用饵钓鱼一样,通过引诱对方说出我们想要知道的事,从而掌握对方的真实情况。这又像多张一些捕兽之网等待猎物投奔一样,多用反诘之语去多方试探。一旦方法得当,符合情理,对方必然会自己吐露实情,这便是诱引别人真实情况的罗网。应常用这样的钓人方法去驱遣、掌握他人。
>我们想要听对方讲话,自己反而用沉默来逗引他;想让对方张口,自己反而三缄其口;想让对方情绪高涨以夸夸其谈,自己反而低调;想从对方那儿有所获取,自己就先要有所给予。想要让对方吐露情怀,就自己先设表象去引动他,设法让他讲话,彼此产生共鸣,让他引为知己而开情吐意。
>投石激浪”?其实就是要求游说者先向对方道出一点试探性的言辞,刺激对方开金口,然后对对方的言辞、应对加以分析,并据此制定出能够降服对方的游说方案。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沉默不仅仅是话语中短暂的间隙,更是超越了语言力量的一种高超的传播交流方式,恰到好处的沉默往往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效果。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以随时调整自己原先的方案。此时,一方若干脆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只用良久的沉默和“不知道”等这些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的无声或简单的有声语言,就可以使对方摸不清自己的底细而作出有利于已方的判断。上述谈判专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使得价钱一个劲儿地自动往上涨,真可谓“沉
>但善于见微知类、揣摩人心,才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
>所谓“其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要想说服对手,不能一味地驳斥,而要用灵活、婉转的方法。
>:与人论辩时,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具体的做法和特点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与此同时一定要避免让他说“不”。
>要学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看到对方喜欢什么,就顺着他喜欢的话去说,顺着他喜欢的事去做;看到对方厌恶什么,忌讳什么,就要避开他忌讳的话不说,避开他厌恶的事不做。这样,对方就会觉得你是他的知心人,便会将你引为知己,即所谓的“同声相呼,实理同归”。碰上事情就会多为你说话、替你出力,在为人处世中,你就多了一个朋友、多了一条路。
>要赢得别人的喜欢,就要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因此,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遇到老人就一定要去谈他的小孙子、小孙女,在老人的心目中,他的小孙子、小孙女是最可爱的,很多大人物出去旅游、办公事甚至植树,都要将小孙子或小孙女带上。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你也就能“言到功成”了!
>策士或臣子们进言献策时应掌握的技巧。首先应把握游说对象的心理变化,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便可应和人意;其次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以便更好地使建议与对方的心意相吻合;最后还要善于根据游说环境的变化去灵活变通地改换说辞。从内揵术的根本来看,最关键的就是要摸透对方心意去说服、控制对方的思路变化,从而使对方产生一种心心相印、兴趣相投的感觉,接下来便可灵活多变地采用各种游说之法,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若碰到那种自视甚高、刚愎自用而听不进外人意见的暴君,我们不妨先逢迎他,为他歌功颂德,博取其欢心后再逐步说动他。
>员工们可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甚至是只言片语中体察出领导的喜好,在掌握了领导的特点、摸准了领导的喜好之后,就可以在与其每一次的接触中,使自己所说的和所做的暗合领导的心意,使之产生“正中下怀”之感。且由于言辞顺耳,办事妥帖,极容易拉近与领导之间的距离,产生亲近感,从而为与领导和睦相处、向领导献计献策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这也就是所谓的“必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
>只有学会揣切时宜、借用别人的力量乘势而为、随机应变才会取得成功。许多善处世者都精于借力、借势去营造有利的氛围,从而为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化解了难关,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