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困惑,那么多的书籍,不同的老师推荐,如何规划读书,如何读出书中的精髓,为此还特意就读书请教过很多老师,大多数有高认知高能力高智慧,生活中有结果的人大多都是愿意耕读书籍的,而我发现我小时候一直到长大并不是所有书籍都能看得进去的,我从小时候就喜欢看研究探索人的书籍感兴趣,例如小时候就喜欢读卡耐基的书籍,长大以后喜欢看稻盛和夫,阳明心学,读心术,人类图,我发现我有很多年都不是在欣赏生命的角度,都是在寻找自己的角度看书,心外无物,我想我一直在没有遇见生命的维度里去寻找生命,似乎总想探寻一个标准的说明书来规划设计我如何活我的人生。
最近在跟随大卫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才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到了,原来我从来不曾遇见生命,感受生命的广度,一直在自我的世界里徘徊,又如何能遇见和体会我真正的生命本体呢?
唯有把自己放在更大的世界里,去和更多的生命联结遇见,才能找到心灵深处共鸣震撼的感觉,而经由遇见生命的过程恰恰也是能遇见自己的过程,只是掉进自我探索的死循环中,何以真正读懂自己读懂生命呢?
这一节,大卫老师提到了“高认知需求”,我发现我过往会很着急,会带着目的性去读书,有时候求快的背后是特别想着急一下子把书中的核心价值收入心中,可是当我细细品味这节课程的内容,我才发现,我并没有真正的在耕读的过程里真正体会高认知需求带来的那份成就,爱读书的我,只不过一直在外求于借力书中的答案来经营我的人生而已。
今天,决定一本本核心书籍读下去,我相信有这样一位心灵深处如此厚重又如此豁达的老师陪伴读书,即使有“熬”的过程,也一定会品味那过程中无限的美好,每天一点点,从《庄子》开始。陪伴自己,去回到高中时代,去遇见生命,遇见哲学,遇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