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而过,转眼一个学期就这么结束了,我的第一次支教生活也随着深冬的到来慢慢接近尾声。或许每个学期的期末我都会感叹时间流逝得飞快,但这个学期格外如此。
如果我没有告诉你我的支教生活是怎么样的,只是单纯提到“支教”二字,然后凭你的想象,你大概会想象出一副我和许多小孩子一起在草地做游戏、一张张稚嫩的小脸看着我的画面。
但是或许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和我的学生们的年纪差不多,甚至有些同学年龄比我都大。因为我们来到的是职业技术学院,这里有许多学生都是高职生。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吧,我在第一次上课之前,一直在担心“学生们会不会特别调皮,不听我讲话?”“他们会不会因为我年纪跟他们差不多大而觉得我说的话没有威慑力?”“我会不会管不住他们?”本来教心理健康的我甚至有了一点点小焦虑。在第一次上课进教室之前半个小时,我一直在教室外边紧张的手心出汗,犹豫了好久“到底该怎么向大家做自我介绍”这个问题。到底是一本正经地跟大家说“我姓高,大家以后可以叫我高老师“呢,还是笑着说“大家好,我的年龄跟大家差不多大,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小高老师”?思来想去,我选择了后者,毕竟年龄这个东西藏不住。没想到大家的氛围很好,上课都好好听讲,没有吵吵闹闹,没有交头接耳,和我预想的“鸡飞狗跳”的课堂完全不同。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的特殊性,课堂上,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仅要教会大家关于理论性的知识,也需要去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只是让学生接受知识,也要和他们谈心。我在课堂上经常和学生们讲,如果大家心里有什么事情或者是情绪有问题,甚至可以是单纯就想聊一聊天,都可以和我过来聊一聊。
通过和学生们的聊天,我了解到这边的学生家庭中很多不止有一个孩子,有些学生甚至会有三四个兄弟姐妹。孩子一多,可能家长就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情绪,孩子们总会慢慢养成隐忍、不愿吐露内心的性格。加之西北地区的文化中会有一种“坚韧”之气,尤其是对于男性有着较强的要求,要求男孩子必须坚强,流泪或者是其他展现出人们认为是软弱行为的情绪,是件非常丢脸的事,有些男孩子甚至已经几年没有哭过。但是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我们知道,过分的压抑是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的,我会和同学们分享我对于哭泣的理解,我会告诉他们悲伤哭泣是我们人类非常常见的情绪表达方式,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我们都是人类,哭泣是我们发泄消极情绪的一种途径,适当的情绪发泄大家不要觉得羞耻。我们不要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我们不仅要自己去消化,还要学会去求助。
我以前的身份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学生,而身边的学生都是我的同学,或许在我们的认知里一直是“他们是我的平级,但我们不同,所以我能意识到他们具有他们的独特性”,因为我们是一类群体,群体内部的人员更能发现对方的独特性,而不同群体的人员看对方群体的人员则更多的想的是将对方划分为其他群体的一部分,而不是把他看成一个独立的人。
或许从前的意识里,我认为当老师就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而我作为需要教他们的老师,会下意识的将自己划分为“老师”这个群体,讲学生们划分为一个群体,认为他们只是这个群体里的一部分,但是我真正来到这里,当了老师,接触到他们,才会发现,作为学生,让他们每个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个体,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征,除了有“学生”这一个身份,他们还是一个完完整整、活生生的人。在我所带的十几个班里,每个班都有这个班的特点,而班里的每一个同学也有他自己的独特。
前一段时间,校园里举行了一个校园电竞大赛,我好奇去看了看。突然发现台上的一个队伍里的选手是我所带班级的学生,我坐在下边观众席的第一排,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选手们的动作。在台下的观众都被大屏幕上激烈的比赛而吸引的时候,我在观察选手们的神情。最中间的那个学生上课经常打游戏被我捉住,在下课的时候也会笑着喊一句“老师再见!”,平时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调皮活泼的学生,但是今天在台上比赛的他神情非常认真地和队友进行交流,我突然感觉到这个学生自己独特的魅力了。我顿悟了教师资格证资料里学生观里那一条“学生是独特的人”的意义,我之前更多的是将它作为一个知识点而记忆的,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一句简单的话是真的无比正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不是吗?我想起开学迎新的时候,我经常看到我带的班的学生在学生会和志愿者的队伍里进行志愿活动,他们在离开了我的课堂之外的时间,也是一个有自己独特意义的人呀!
当教师真正理解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之后,我们才会去真正地从心底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个体所具有的闪光点。我也非常厌恶那些打骂体罚学生的教师,他们伤害了一个学生作为人的尊严,将自己看得比学生高一等,这不仅是愚昧无知的,而且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作为一个新手教师,只上了三个多月的课,我或许没有那么多纯熟的教学技巧与成熟的经验,我有时候也在愧疚我的知识储备有限,没有办法教给学生更多,但是当我把我的思虑告诉我的指导老师,他告诉我,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最重要的不是那些条条框框的知识,而是对学生真诚而温和友善的态度,运用人本主义的理论去引导他们。是呀,就像那句“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却仍然没有办法好好地过这一生”。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条条框框的道理,而是我们的情感与态度,是我们尊重与友善的态度。
这次支教之旅,我收获的不仅有教学的技巧,更多的是在认知上的改变,平等、友善、积极关注等等很多很多良好的态度与品质,成为一个老师不容易,成为一个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帮助的老师更不容易。想要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光有纯熟的教学技巧是不够的,还要有我们的一片真心,真诚、负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我们要成为的,是良师,亦应是益友。在我以后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我亦会将这次支教之行收获谨记在心,技巧可以学习,经验可以积累,但是“学生是独立的人”这个道理我会永远记得并去用行动践行,如果我今后的职业生涯都是教师,那关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将会用一生来交出我的答卷。
2021年冬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高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