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只能这样吗》,266页
我们的文化对天贝武的重视,似乎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如果我们缺乏天賦异禀,就有借囗可以不必努力,退居旁观者的地位。但是,其实你可以不断寻找更多活动来发展自己的才能。你可以拿起吉他,或是通过艺术、音乐、文学、建筑或园艺,增进你的美学思维和经历。你甚至可以动手写小说,没出版也不重要。
你可以召集自己的街坊邻居,请大家创作剧本,然后让大家扮演不同的角色。你可以画画或些事,或拯救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不要抱着只做大事的心态,凡是只要全力以赴就对了,因为最大的乐趣来自于你投入的过程,每个当下都能近期在我,这就是最好的结果。除了你自己没人可以做到。
由你开始某件事,然后蔚为风潮,这种感觉不是很棒吗?
I(by Mandy):
现代社会的分工导致我们过于急功近利,任何事情都讲究投入产出比。比如我只愿意将时间花在对我工作有帮助的事情上。比如我只愿意把时间花在立马能见效果的事情上。艺术、音乐、文学这些需要大量时间积累,短期又看不出什么回报的事儿,很多人都不愿意触碰。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艺术是少数天赋异禀的人从事的领域。如果我没有天赋,我就不会有建树,如果我没有建树,我就不愿意花时间。人们心里经常用一杆秤去衡量,我的付出是不是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
拆页的内容建议我们慢下来。去体验一种除了工作、奋斗以外的精神生活。比如培养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是唱歌、画画、或是表演等等。
试想如果被问到,你的人生终极目标是什么?很少人会回答,是工作。那如果不是工作,请问你最想做的又是什么呢?于是很多人会卡住,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如果这个问题也困扰着你,那么你可以开始试着寻找更多活动来发展自己,并找到自己真正的爱好和擅长。
A1:
我原来在外企工作,整天忙忙碌碌,除了上班,也没有精力从事其他的活动。后来跳槽去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节奏慢了好多,我突然发现自己觉得好空虚,好像人生没有了目标。我开始努力想,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可以去从事什么其他活动。我想了好久。。。。。。居然想不出来。
和周围其他朋友聊,我悲哀地发现,大多数80后(80早期)对自己的爱好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我们从小被教育的理念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要好好工作,很少去想自己究竟喜欢什么的问题。
后来,我突然想起初中时,有段时间我喜欢写书法,没有人教,就在家自己写写。于是我重新拾起了毛笔,还请了老师,常常在家或单位练习。写着写着,还居然还写出点小名气。单位里有时写喜报,也会请我出马,还交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体会到,在写字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宁静的,心无杂物,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我非常享受那种感觉。它和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不同,是一种内心真正的喜悦。
A2:
我还在不断探索自己的爱好。这段时间喜欢上拆书帮,发现自己喜欢那种站在台上,和大家分享的感觉。我会积极完成21天训练营所有任务,目前三次线下活动和两次便签分享也已全部完成。我给自己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二级拆书家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