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老师对营销4P的解读让我对各个板块有了全局的视角,并且也借此看到除了平时工作中推广(品牌传播)部分之外的其他三个部分。
华杉老师在营销4P的第二个P价格部分讲道:“价格是三个利益分配。分别是与顾客、渠道商和竞争对手的利益分配。如果扩大一点,还包括对员工、上游企业、各种中介机构以及一切利益相关者的分配。”
这让我看到,价格不仅仅是定价高低的问题,价格的背后是:利益分配者的利益分配问题。首先要知道产品卖出的全过程涉及哪些利益分配者,其次是如何给不同的利益分配者分钱。
关于价格的总结,华杉老师讲了一个总理论是:“你分给别人的利益越多,你就越安全。”
通过华杉老师的解读,我了解到,利益分配者大致分为:顾客、渠道商、竞争对手、中间商、员工。
对产品定价高低的背后是与顾客的利益分配问题。华杉老师在第8页讲道生意的最高境界「货真价实」的理念,“「货真」是品牌让消费者相信你;「价实」既没有宰客,也没有卖不出价。”「货真价实」在定价方面的体现是:“绝对好,相对便宜的价格”。这样做,既把利益分配给了顾客,也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竞争对手的威胁。
这让我看到了其中的妙处,首先竞争对手做不出同样质量的产品,因为“咨询业的出品质量和规模是正相关的”,其次是,竞争对手没有大企业的规模时也就无法拥有同样的总成本领先的优势,出品的成本会高很多,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不划算的。
这让我明白,价格也就是利益分配是平衡企业博弈中各博弈方最有效的工具。同时也让我看到,价值决定价格,价值的背后跟企业经营活动有关。这也正是迈克尔波特的「strategic fit(战略契合)」理念:“一套独特的经营活动的组合创造协同效应,实现总成本领先”。
这让我看到了企业经营对内与对外两个不同的视角,对于企业内部是关于经营成本的问题,对于企业外部则是关于利益分配的问题。企业经营好的良性循环是,企业内部通过对“经营活动结构的设计,实现总成本领先,成本越做越低”,企业外部是给利益相关方多分钱,既保障了团队的稳定,也使出品质量得到稳定。
华杉老师在营销4P的第三个P「渠道」部分讲道:“渠道是企业体制外、结构内的组织共同体。我们更多的是从组织行为学来看渠道,而不是简单地从分销来看渠道。”
老实说,「渠道」这部分是自己平时接触、了解最少的部分,在工作与不同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渠道能力」对于企业而言的重要性,以及开拓「渠道」对于企业来说的难度。
华与华方法将「渠道」理解为组织,而不仅仅是分销对象。
华杉老师的解读让我看到,「渠道」的本质是一个「组织」,要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理解渠道,而不是仅仅从利益方面。既然是组织,就要思考如何管理、领导组织中的成员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这让我感受到有一些带兵打仗的味道,重要的是大家是一个共同体,而不是内部竞争和博弈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