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北魏宣武帝元恪帝妃,被封为充华,所以胡氏就被称为胡充华。
这个女人很厉害,宣武帝为她废除了祖宗旧制,她的儿子当了太子,便是后来的孝明帝元诩。
宣武帝的皇后高氏干掉了前皇后于氏,然后除掉了于氏不到三岁的儿子元昌。
但是,她却遇到了她一生的克星——胡氏。
最后,虽然高氏当了皇太后,但却被胡氏逼到了尼姑庵里,没多久又被胡氏找理由赐死了。
这胡氏很是崇信佛法。也因为她当年进宫,多亏了她的尼姑姑姑。
魏收在《魏书》中如此描写胡氏灵太后:
"太后性聪悟,多才艺,姑既为尼,幼相依托,略得佛经大义。"
《北史演义》中如此说:
“性质聪明,妙通文墨,圣经佛典一览便晓,容色更极美丽。”
胡家有女国色天香,尼姑姑姑宫中宣扬元恪闻
胡氏,父亲是司徒胡国珍,母亲是皇甫氏。
传闻胡氏出生时,母亲皇甫氏看见房内有红光照射,但是不知是何征兆?
当时京兆山北县有个善于占卜看相的人,叫赵胡。胡国珍便前去询问此事。
“赵先生,我女儿出生时屋中有红光照射,这是何征兆呢?”
赵胡听后面露喜色,立即说道:
“胡大人,这乃是大大的吉兆啊!令爱有大贵的相貌,将要成为天地之母,生下天地的主宰。但此事不要让超过三个人知道。”
胡国珍老来得女,自是把女儿宠的天上有地下无的。
再加上此吉兆,胡国珍对女儿更加疼爱,因为女儿将来会带给胡家满门荣耀。
胡氏渐渐长大,胡国珍将女儿培养的文武双全,而且胡氏长得也很美,心眼也很好。
胡氏有个姑姑是个尼姑,当时皇室大兴佛事,所以经常会请一些和尚尼姑进宫讲佛法。
胡氏的姑姑因为口才伶俐,便有机会常常进宫。
这姑姑很厉害,靠着一张嘴结交了许多皇室贵族,她也经常把自家的侄女挂在嘴边。
常常夸赞胡氏长得那叫一个国色天香。
这话便传到了宣武帝元恪的耳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遑论皇帝。
元恪得知有这样一个国色天香,便想着非得抓到自己手里来。
就这样,胡氏便得到机会进宫了。
元恪见到胡氏,看着的确称得上是国色天香,当天就迫不及待的宠幸了胡氏,然后胡氏就封了充华。
胡氏进了宫得到了帝王宠幸还封了充华,这对胡家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胡国珍也知道,胡家的荣华富贵就要来了,当然女儿绝不会止步于此,胡家的福气还在后面呢。
胡氏心疼元恪,不顾“子贵母死”制度,舍命生子
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为了防止太后和外戚专权,特意制定了一条家法:
谁的孩子被立为太子,谁就必须被赐死。也就是“子贵母死”。
当时汉武帝刘彻为了儿子刘弗陵,便把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赐死了。
这种残忍的“子贵母死”的制度在北魏的前几位皇帝中,都被严厉的执行。
所以在北魏后宫之中的妃子们,都不希望自己的第一胎是个皇子。
胡氏进宫后,元恪都快三十岁了但是还没有一个皇子。
胡氏就很心疼元恪,她对其他夫人说:
"天子怎可独独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养育嫡长子呢?"
胡氏觉得不能因为怕死就不生孩子,她觉得如果她能够生下太子,就算被处死,也算是值得了。
怀着这种荣耀和牺牲精神,胡氏与元恪在一起更加大胆,元恪也因胡氏所说,对她更加宠爱。
不久,胡氏便传来喜讯。
有妃嫔因为害怕旧例而劝说胡氏,让她想办法把孩子打了,但胡氏并没有因此动摇心中所想。
胡氏甚至半夜一个人发誓说:
“但愿所怀的是男孩,按次序将成为长子,儿子生下我被处死,我也在所不辞。”
公元510年(永平三年)三月十四日,胡氏在宣光殿生下皇子元诩。
在这之前,宣武帝元恪有过几个皇子的,但都一一夭折了。这年近30了,终于又有了皇子,元恪自然是欣喜万分。
所以,对于胡氏所生的元诩,宣武帝格外重视。
元诩选取的乳母都是良家善养男孩的妇女,还特意另选宫室照料元诩。
因为胡氏生下了太子,元恪对胡氏比从前更宠。
皇后高氏嫉胡氏,元恪为胡氏废旧例
宣武帝元恪即位之初,曾立大将军于烈的侄女于氏为皇后。
公元505年,于氏怀孕生下了一个皇子元昌。
当时身为妃子的高氏,很嫉妒于皇后,更恨的是于皇后还生下了儿子。
高氏是宣武帝的母亲文昭皇后的哥哥高偃的女儿,所以这高氏与宣武帝是表兄妹的关系。
自小就爱慕喜欢宣武帝元恪的高氏,最恨的就是宣武帝的其他女人们。
她觉得表哥的皇后只能她来做。
公元507年,20岁的于皇后,莫名其妙的就死了。
当时小元昌才两岁,便没了母亲。
还没过一年,高氏又把元昌给害死了。
公元509年,宣武帝就立了高氏为后。
这高氏刚坐上皇后位子没多久,宣武帝身边就多了个胡氏。
看着丈夫对胡氏宠爱有加,却对自己这个皇后置之不理,高皇后简直是恨得牙痒痒。
后来胡氏生了太子,这高氏就特别高兴,她高兴的是循旧例胡氏很快就会死。
高氏就早早地在宣武帝身边提示:
“陛下,这胡充华生下太子,按照皇家家规,应该处死胡充华,陛下您可别忘了。”
宣武帝看着高皇后面露喜悦的说着处死胡充华,心里一阵发麻,他觉得这个女人太狠了太可怕了。
高皇后天天的在寝宫中等待处死胡氏的旨意,但没想到,却等到的是宣武帝废除“子贵母死”的旧例的旨意。
这下,高氏哭了,恨的哭了;另一边,胡氏也哭了,喜及而哭。
胡氏也从充华晋封为贵嫔。
元恪死6岁元诩继位,胡氏统领朝政兴建佛寺劳民伤财
公元515年,宣武帝病逝,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
尊宣武帝皇后高氏为皇太后,尊生母胡氏为皇太妃。
高氏虽然成了皇太后,但并无实权,而且胡氏并不是个简单的人。
不久胡氏便逼得皇太后高氏到瑶光寺出家为尼,没多久又找理由将高氏赐死了。
高氏一死,胡氏便被尊为皇太后。
因为元诩年幼,无法主持朝政,胡氏便以皇太后的身份将政权握在了手中。
此后,孝明帝元诩便成了母亲手中的一个傀儡,而且这个傀儡一当就是13年,最后自己还被母亲给毒死了。
胡太后临朝听政后,也曾亲自处理繁琐政事,亲笔批阅公文,但是更多时候,她都是不理政事的。
胡太后最大的爱好便是到处修建佛寺。
公元516年,胡太后下令建造了永宁寺,紧接着又下令增筑伊阙石窟。
在胡太后的推崇之下,孝明帝期间北魏大兴佛教。
全国光佛寺就有30000多所,仅仅洛阳一城就有1300多所佛寺。
因为大肆修建佛寺,劳民伤财,当时北魏国库锐减,物价飞涨,老百姓生活越发困难。
但是,这些胡太后都不曾关心,她就想着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
深宫孤寂,与所有年轻孀居的有需求又控制不住自己的女人一样,胡太后也开始私通,暗里养男宠。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这首诗歌名《杨白花》,胡太后为男宠杨白花所作。
杨白花,乃是北魏名将杨大眼的儿子。
杨白花是将门之后,武艺自然无可挑剔,除了武艺好,杨白花长得也是仪表堂堂。
这胡太后便看上了这个杨白花,两人就发生了私情。
后来,杨白花害怕与太后私通之事闹出来给家族惹祸,便改名杨华,逃到了南方梁朝。
这首诗便是杨白花逃走之后,胡太后叙述自己的“失恋之歌”。
王夫之在《船山古诗评选》曾评价这首诗:
“胡妇媒词,乃贤于南朝天子远甚。”
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其:
“音韵缠绵,令读者忘其秽亵。”
对于胡太后大肆修建佛寺、还有滥作施赏的劳民伤财的行为,辅政大臣任城王元澄及清河王元怿冒死进谏。
希望胡太后可以继承孝文、宣武两位皇帝的遗愿,改善政治、加强军备,以图统一全国。
胡太后看似认真听从元澄之言,不过都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完全不当回事。
后来元澄死了,胡太后为了讽刺元澄这个反对挥霍浪费的大臣,特意为元澄办了一场极其盛大奢侈的葬礼。
元澄死后,胡太后便开始宠信元叉、刘腾等奸佞小人。
这元叉、刘腾行事奸诈,屡屡行奸佞之事,但却屡屡遭到清河王元怿的阻挠。
这让元叉、刘腾十分恼火,为了除去元怿,二人秘密向孝明帝元诩进言,诬陷元怿,说元怿要毒杀皇帝自立为帝。
元诩信以为真,当下便召见元怿入宫,然后将元怿杀害。
胡氏被污蔑通奸被囚禁,胡氏再度摄政,天下大乱,杀子
元怿被杀之后,元叉、刘腾不满足于受命于胡太后,于是污蔑胡太后于清河王元怿淫乱后宫。
随后,二人发动政变,胡太后被囚禁。
之后,北魏政权便落到了元叉、刘腾手中。
这元叉因为是胡太后的妹夫,而受到宠信。
这刘腾是因为主持修建了太上公寺、太上君寺为胡太后死去的父母祈福而受到胡太后宠信。
这二人掌权之后,比起胡太后,更是贪污暴掠无度。
朝廷生杀大权,皆取决于刘腾、元叉,他们养婢蓄妓,逼民为奴,卖官买官,百姓对此怨声载道。
在二人的折腾下,政事荒废,纲纪不振,天下混乱,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公元523年二月,刘腾去世。刘腾死后,元叉对胡太后的防范松懈。
于是,胡太后便抓住了这个机会,与丞相元雍合谋,最终解除了元叉的军政大权。
公元525年,胡太后重新摄政。
但是,胡太后还是如从前一般,奢侈无度,公然在后宫养面首秽乱后宫。
另外,胡太后贪婪成性,全力搜刮民脂民膏,下面的官员上行下效。
此后,奢靡之风遍布北魏官场,整个北魏都在追逐享乐,官场腐败至极,百姓苦不堪言。
政治黑暗,官吏贪暴,百姓不堪,终于,百姓难以忍受,奋起反抗,遂各地揭竿而起,反抗北魏朝廷。
六镇起义、山东农民起义、朔州民鲜于阿胡起义……
一次又一次的起义,一次又一次的平乱,北魏财政越发困难,朝廷根基逐渐被动摇,天下百姓更加困苦,这位北魏后来分裂灭亡做好了铺垫。
公元528年,孝明帝元诩已经19岁了,元诩对于母亲胡太后的专权越发不满。
暗地里元诩联络驻扎在晋阳的尔朱荣率兵来洛阳铲除母亲胡太后。
谁知,消息走漏,胡太后得知儿子要杀自己,便心生恨意,联合情夫郑俨和徐纥,毒死了她唯一的儿子元诩。
公元528年四月十一日,尔朱荣起兵,胡太后召集所有宫女进入寺院,胡太后自己也剃光头发。
四月十三日,尔朱荣派遣骑兵拘捕押送胡太后到达河阴。
胡太后对尔朱荣辩解,尔朱荣不想听随即拂袖起身。
之后,胡太后被沉入黄河。
后来胡太后的妹妹冯翊君将胡太后收殓埋葬在双灵佛寺。
孝武帝元修在位时,才以皇后的礼仪安葬了胡太后,并追加谥号为"灵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