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习惯?对于任何一个事物的定义也许每个人心中都略有差异,就好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你心中对习惯的定义是什么?在学习之间我对习惯的定义是:某种自然而然形成的条件反射。也许有的人会定义为习惯就是顺其自然,面对一些不适应的处境自嘲一句“习惯就好”。而这些都对于习惯的解释都是狭义的。百度解释为“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虽说也没错,但对于我们养成习惯,这样的定义起不到任何作用。通过学习,习惯是通过持续训练而养成的惯常思维及行为方式,是有效的个人成长的保障和加速器。怎么样?这样的解释是否能让你内心有鼓动力去养成习惯了呢?
推翻了自己原有对习惯的定义,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许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推翻原有概念,建立新概念的过程,我们从不断的更新中获得成长。
习惯的本质是一种无意识的惯常行为。养成的四个阶段为:无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有能力——无意识有能力。而之前自己定义中的自然而然和条件反射可能仅停留于第一和第二阶段之间吧。所以好像一直没养成什么好习惯 (ಥ_ಥ),而习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手段,所以养成好习惯绝对百利而无一害,人们常说的性价比也是指此吧。当你做一件事时,没有调用你的意识,而却有能力去完成它(无意识有能力),还找得出比这更有性价比的方法吗?
习惯如何运作——触发、奖励、固化。
这让我想到了生涯学习中的三叶草模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三叶草——兴趣、能力、价值。兴趣触发能力,能力兑现价值,价值产出更高阶的兴趣。套入到TMBRT中,兴趣就是我们的触发器,我们通过行为培养出能力,(此处可能需要附加奖励兑现价值)以能力兑现价值获得奖励,更高阶的兴趣就成了触发器敏锐度,从而走下一个循环。所以甜面包热汤模型被称为人类行为本质模型。所以当你要察觉自己行为本质的时候,首先扪心自问一下,你的动机是什么?动机是一切循环的开始,如果动机都出问题,那习惯养成必然失败。反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考虑动机时问问自己,坚持是否有压力?意义明确不明确?方向稳定吗?难度设置的是不是过大?
那我们又该如何驾驭好动机这只大象呢?感性的大象有3个特点:①趋利避害,有强烈保护意识,贪婪、恐惧、否认现实。②只顾当下,只期待满足当下需求。③易被激发。 了解了大象的特点,我们会发现奖励可能会伤人,由于大象的3个特点,我们的动机大象会被外在奖励吸引,朝某个方向奔跑,而一旦外在奖励中断,我们的大象就会很受伤。所以我还是那句话,扪心自问一下,你的动机是什么?扪心自问,问问你内在的动机什么,兴趣?爱好?亦或是其他内在动机。若要防范大象被随意激发,我觉得时常的扪心自问是一种方法。静下心来与自己好好对话一下,随时关注你的大象、积极主动的应对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