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故事:
刘文做了一次时间开销记录,发现自己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约为8个小时,他有点惊呆,回顾:
手机一响,自己就点开,手机的壁纸自己很喜欢,美美的;
解锁屏幕,发现各种小红点,她最接受不了小红点,各种点掉;
如何在朋友圈发现一篇对工作很有价值的文章,认真看完;
退出文章后,发现下面还有一张美图;
快速翻阅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图片,
老板突然来了,她赶紧放下手机继续干活;
老板走了,她又拿起手机,看着屏幕的壁纸,美美的……
你是否遇到类似的情况,不知不觉整个人就飞奔起来,好像被控制了,时间快速就过去了,这就能用“甜面包热汤”模型来解释:
人的心里,有一半像是一头感性的大象,另一半像是一个理性的骑象人。
感性的大象其实是小我,他有着人类最原始的特点:
第一,他懂趋利避害,他有非常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喜欢贪婪、恐惧、稳定、懒惰、掌控,他一点都不喜欢变化、冒险,也不喜欢未知,想想看,你会不会也会有推卸责任、否认现实的语言,有好处立刻狂奔,有坏处完全不动。
第二,他只顾当下,根本不考虑前前后后的事,只顾眼前,只管眼前当下的利益。你会发现,但凡有一点刺激,他就会马上奔跑,所谓的“推迟满足感”,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们都有种期待,希望不劳而获,如果不行,也愿意少付出一点多获得一些,大象就是这样。
第三,他特别容易被激发,尤其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如果你没有觉察,没有启用自己的理性,这个大象太容易被激发了。
这三个特点没有好坏之分,就是纯粹的本质特点。所以,当我们了解后,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跟自己在一起了。
还是故事:
刘文参加了21天诫瘾训练营,每天都要去打卡,训练营中有人给自己算积分、定排行。有一天,刘文突然因为工作原因忘了打卡了,自己的连续打卡记录中断了,于是,她也不想玩了,偷偷退出了训练营。
你有没有因为打卡中断或者排名靠后,而中断自己习惯养成这样的行为呢?
有个要点要强调——奖励会伤人。用模型分析,刘文初心是为了戒掉手机瘾,结果做着做着,却被打卡这件事情绑定了,一旦打卡这件事缺失,她立刻觉得要停止。
奖励为什么会伤人呢?
需求没有对错,但是满足需求的奖励会把毫无方向感的大象引到别的地方去。他的总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他被激发,他就会往一个方向跑,而忽略了其他方向,他越跑越习惯,就会持续的往某一个方向跑,那么,这个方向一旦中断了,大象就会觉得很受伤,再想回去,就很难了。
有个实验,两组文艺青年,第一组文艺青年,得到了这样的引导,在写作中获得快乐,写作也可以让自己获得新的洞见,写作可以很放松,写作就像玩游戏一样。第二组人,则得到了不一样的引导,他们听说每年都会有若干本杂志出品,自由作家的市场不断扩大,某小说得到了某财团的支撑,所以鼓励你进入写作状态。然后,对两组进行创作兴趣的打分,B组明显比A组低。
也就是说,你发现如果说很多因素激发的不是大象自己的本质因素,而是通过外部奖励的方式,比如钱啊、好评啊、大象就会朝着一个方向奔跑,其实对大象来说是有伤害的。一旦你习惯于用外在的奖励而不是兴趣、好奇心来奖励自己,那时你已经买不起兴趣和好奇心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忘记初心”。
如何防范大象被随意激发呢?
治标的方式:保持关注,当你整个人冲动起来后,你必须保持警觉,问问自己,我怎么了,我的大象被什么激发了。
治本的方式:元规范的方式。(文章可寻)
大象会被什么事情激发呢?
A、意义和使命感 B、进步和成就感
C、自行的创造和反馈 D、所有权和拥有感
E、社会交往和相关性 F、稀缺性和渴望
G、未知性和好奇心 H、损失和逃避心
只要你的大象奔跑起来,你就会发现一个不太理性的自己。
触发器的设置,都跟这些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知道了动机,一定要给大家提醒:有趣、享受、内部需求或满足才是最最本质的动机,一定不要舍本逐末,一定要有这样的态度——在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生活的各种动机才能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所以一定注意观察,不要被别的触发器随意激发了自己。
自我反思:我在天黑写作团写作,最近这个阶段,触发器有点问题,我习惯于用被“每日必须打卡”这件事奖励自己,而忘记了当初进写作团时对“不断学习、不断剖析自己”的初心。长久下去,或许会失去对写作这件事持续的兴趣和好奇心。每日打卡并非好事,数量的追求或许会降低对写作质量的保证,也会失去写作本该有的精雕细琢的精神,是时候需要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