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84,9-6-8,万章章句上6-8》
【"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
今天是丁酉年丁未月壬戌日,闰六月十二,2017年8月3日星期四。
上一节讲到,伊尹不有天下,那是因为遇到了有过则改的太甲。这个案例促人深省。大约世上的人,只有圣人“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绝少有过,过无大过,除此之外的大部分人,或者学而利行,或者困而勉行,很少能免除过错引发的困惑吧!过错固然分为大恶与小过,但以本文主题出发而论,生活中的过错,再大大不过太甲危及国家存亡的程度吧,可见,与其抵制曾经犯过的错误,不如学习太甲,闻过即改。
这一节所讲的周公,是文王的二儿子,武王的弟弟。
武王即位,以姜太公为师,周公为辅,由此可见,周公参与周朝政务起点不仅早,而且高。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以后,虽然分封为鲁国,也就是今天的曲阜一带,但并没有允许他去赴任,而是安排周公的儿子代为诸侯,留下周公继续为中央政府服务。
武王年92岁去世,武王的儿子成王即位时还是一个孩子,所以周公摄政。这个摄政不是简单的事务性质的摄政,形式上也相当于天子一般,周公是坐北朝南接受诸侯朝觐的摄政王。成王举行冠礼那一年,管叔、蔡叔联合武庚,举兵叛乱,反对周公,被周公镇压,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调整的调整,手段是雷厉风行的。随后,周公制礼作乐,迁都镐京,完成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
迁都之后,周公归政于成王。
纵观周公归政之前的历程,有4个特点:1,周公是向有圣德的圣人,是后世孔子的偶像;2,出身正统,地位尊贵;3,摄政时间超长;4,民望深厚,可谓无以复加。那么,为何这样的周公没有做天子呢?上述条件,似乎十足可能。那是因为,成王是一位有为青年,在位37年,后世赞他是“守成令主”,这是非常崇高的评价。他请史官为他讲解商朝灭亡的故事,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自省自励。所以说,周公虽圣,同样不得而有天下。这就好像益遇到敬承文明的启,又如伊尹遇到改过迁善的太甲,他们都属于虽圣而不有天下的典型。
也就是说,天命原理不是教条主义,该传子就传子,该传贤就传贤,夏商周三代,都有活生生的例子可证。所以,单独拎出来禹传子说事儿,推导出传子就是德衰,显然站不住脚。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