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盛青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在现实教育工作中,相信每十位教师中,有八位老师都会有写作痛点,能坚持写教学反思的只是极少数。
大部分老师,为什么不爱写作?
首先,觉得无内容可写。教师的日常,碎碎念较多。课复一课,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年长的老师,对于教育教学内容,张嘴就来,闭眼都会讲,轻车熟路。感觉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差不多。尤其是,如果三年、五年一直教一个班,每天都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没啥可写的。
其次,无时间去写。教师日常,杂七杂八。早自习,上课,看课间,批作业,填表格,做防疫,班级纪律、卫生各种评比,备课可能已到深夜。每天筋疲力尽,披星戴月。除此,在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之外,在完成教科书上的任务之外,还有各种“进校园”活动。教育部门之外的各部门强加进来的活动,让老师无暇教研,甚至不堪重负。
再有,可能并没认识到专业写作的重要性。关于专业写作,单位并无硬性要求,有时候需要上交论文、设计等,要么为了评职称,要么应付了事,并没有发自内心爱上写作,以教育教学研究的眼光,慎重对待这件事。况且,教师也是尘世中的凡人。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很多地方并不足以激发教师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再研究。
卢曼说:“不写作就无法思考。”
拿起《叶圣陶教育名篇》,研读叶老先生的思想,研读叶老先生说的话。从“教育杂谈”到“教学杂谈”再到“语文杂谈”,那么朴素,那么真实,完全没有生涩、华丽的辞藻,却让人觉得那么有道理,有意味,给人启迪,让人深思。叶老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期许,是那样殷殷,又那样亲切!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在倦意袭来的暗夜,因为有了叶老思想的照耀,感觉自己变得温和而坚定!
01
为什么写?
叶圣陶先生谈到“教师写作”问题,他说:“想清楚其实并不难,只要抓住关键,那就是为什么要写。如果写信,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如果写报告,为什么要写这篇报告?如果写总结,为什么要写这篇总结?此外可以类推。”
近几年,我也在坚持写作。无论是教育教学随笔,还是公号写作,我都在尽量坚持。在“中国好老师”龙江读书会里,还有一位坚持写作的史静适校长,他的文章深刻,不乏犀利,教人受益,是我的榜样。
关于为什么写,我以为理由有二。
一是:写作,为自我生命存档。写作,记录生活,记录自己。我们的大脑,总是在一边记忆,一边忘记。当然,更多时候是在忘记。写作,是在为生命存档。没有文字,没有写作,没有记录,似乎我们没有来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拿起笔,记录身边的人,写写他身上的趣事,或带给你的温暖;记录去过的地方,让走过的路清晰可循,伸向远方;记录孩子的成长,当他长大,他可循着文字,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样子,那多么美好;记录心情,让喜怒哀乐,氤氲成诗,摇曳成梦;记录想法,让奇思妙想,妙笔生花,曼妙成画……
岁月本无痕,成长静悄悄。然,看见写下的文字,就看见了岁月。写作,让岁月清晰可见;写作,让时间静止。写作,告诉家族后代——我曾来过。
二是:写作,与他人进行交流。叶老先生说:“写日记和读书笔记跟别人无关,算是例外,不过也可以这样说,那是为了通知将来的自己。通知别人,就是把我所知道的告诉别人,让别人也知道。影响别人,就是把我所相信的告诉别人,让别人受到感染。发生信心,引起行动。”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允许我们像父辈年轻时那样慢慢拉家常。可能,亲人间每年见面的次数都寥寥无几。所以,写作,也是当今社会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写作,说出读者的心声;温暖读者的情怀;启发读者的思绪;给读者带来知识与方法上的干货……
叶老先生还说:“写东西总是准备给人家读的,所以非为读者着想不可。读者乐意读的正是咱们的了解和感受。道理很简单,他们读了咱们所写的东西,了解了咱们所了解的,感受了咱们所感受的,思想感情起了交流作用,经验范围从而扩大了,哪有不乐意的?咱们不妨站在读者的地位问一问自己:如果自己是读者,对自己正要写的那篇东西是不是乐意读?读了是不是有一些好处?如果是的,写起来更可以保证错不到哪儿去。”
02
写什么?
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需要专业写作。这类写作,记录专业,记录成长。
1.写教育故事
我曾写过不少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我和那个熊孩子》《一张嘴的潜能》《你咋了》《我喜欢这样的学生》《这个,送给你》《你是我的暖手宝》《真好,让我也做一回孩子》《缘来是你》……
这些,都是发生在我班主任工作中的日常小事,都可以写成故事。有的有趣,有的吐槽,有的精彩……这些故事,如同风铃,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叮当悦耳,美妙了为人师表的光阴!
2.写专业观点
《教学反思》《新教材下,别焦虑》《深度阅读,让你的孩子心中有爱,眼中有光》《作文单元教学序列》《聚焦课堂教学,落地核心素养》《统编教材下,语文要素的梳理》《班会课可以这样上》《家校师,铁三角》……这些都曾是我写过的一些观点小文。有的在刊物发表,有的与大家做经验分享,这些文字打亮了我的生命底色!
很多老师表示,写流水,写故事,但不会写观点。其实,一线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十分宝贵,从流水中生发灵感,从故事中提炼观点。从故事到观点,中间就隔着一点思考。只要多想想“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渐渐地,思考就更加深刻了。
3.写研究发现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走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已经进入十四五,老师们也许参加过许多科研课题,也许只是简单接触,并未深涉。顺着学校已经立项的科研课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认真记录,总结提炼,特别容易出成果。
我曾经参加了学校的《关于小学生团体心理游戏内容与实践的研究》,这是个国家级的课题,我把自己上过的团体心理游戏课,认认真真写成了详案,如《团队风采》《校园交易节》《球的魅力》《解手链》……
把在上这类课型过程中的想法写成了心得,如《团体心理游戏课应该注意的……》《浅谈教师在上团体心理游戏课中的感悟》……
把进行这个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写成了科研小结,如《万能数青蛙实验小结》《在我的科研工作中还缺少什么》……
后来,课题组大量征集课例、案例、小结,我便把自己平时随手记录的点滴交给学校,学校统一上交总课题组。那时上交这些,还没有数量的限制,不像现在每人只能交一篇。所以,我的很多研究随笔,都成了科研课题成果。
无心插柳,绿树成荫。
03
怎么写?
叶老说:“我们自己写东西,当然也要先想清楚,写下提纲,然后按照提纲顺次地写。”“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场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会进行公号写作。这类写作,紧跟时代,传递价值。
我的微信公号,最初叫“光复语文名师工作室”,因为当初负责工作室的工作。但是,第二天,便觉得担子太重,大家工作都很忙,这样会给工作室的老师们带来太大压力。所以,搁浅。
后来,觉得既然费力创建了公号,总得发挥它的价值。发发孩子们的作文,也是好的。
于是,把公号名字改成了“卓雅轩”。这是2011年,参加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前夕,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理事原老师给我的斋号。在成为市书协会员时,原老师说,你就叫“卓雅”吧。于是,会员本上,赫然写着——艺名:卓雅。
好几年过去了,也许,并未担得起卓越雅致的笔名。
2018年3月30日,公号开通后,校领导第一时间发来微信:“真好,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为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第二天上班后,校领导特意当面向我表示祝贺,鼓励我借助平台,修炼专业成长。
对我来说,他们既是我的领导,又是我专业成长的导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潜心钻研,记录成长,不断反思,超越自我。在个人写作的道路上,也时常激励我笔耕不辍,积极投稿,拓宽视野。我的内心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4月4日晚上9点多,“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黑龙江省总负责人赵校长发来微信,她说:“我从教几十载,教过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盛青开通的工作室平台,我会持续关注的!”“中国好老师”黑龙江省各基地校的校长、领导们向我表示了祝贺,倍感荣幸的同时,内心十分温暖。
北京师范大学乌海分校小学部史校长在“中国好老师”龙江读书会的微信群和QQ群里,隆重地介绍了我的公众号文章。还有我周围的同事们,伙伴们,他们的鼓励,于我,是心里的光。
公号可以写点什么?
可以写热点话题。时代热点,是大家关注的。教育本身,自带热点。把大家关注的教育话题,把自己实践的教育主题,记录下来,发在公号。比如,现在全面实施的统编教材,是老师们非常关注的,就是热点话题。
可以写痛点话题。学生成长的困惑,家长关切的难题,教师执教的难点,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都是痛点。
可以写痒点话题。痒点不一定是读者非常需要的,但是经过你的思考与呈现,读者就特别感兴趣,特别向往。……
也许,有的老师说,开个微信公众号?那太难了!如果有人教我,那么,也许我会去试试。
是的,有人一起做,也许就能战胜恐惧,慢慢地,上手了。
李政涛教授说的:“教师,要做一个精神上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人”。读起来,写起来,也许,你的专业智慧和力量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
我阅读,我写作,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