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到燕昭王手上的燕国,是个乱摊子,且还是个大乱子。那我们就从燕昭王,说起这第四阶段的故事。
第四阶段(公元前312年-前284年)
逆转乾坤的燕昭王
燕昭王的在位时间是公元前311年-279年,大抵也是在这个时间段内。
在他即位之前,燕国发生子之之乱,齐宣王借平叛的借口,只花了50天就打到了燕国都城,燕国几乎亡国。
在他死的那一年,他已经派大将乐毅攻下了齐国的大小城邑70座,齐国仅仅剩了即墨、莒这两座城,曾经让他差点亡了国的齐国——接近亡国。这简直跟越王勾践“三千越甲可吞吴”一样的励志。
那么,我们还是从头开始捋:
子之之乱
如果你还记得,苏秦帮助一个燕易王问齐国讨回10座城这个事儿,子之之乱就发生在燕易王的儿子燕王哙身上。也许是因为苏秦和子之的姻亲关系,苏秦的弟弟苏代帮助子之成为了燕王哙最信任的相国,信任到最后要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子之(公元前316年)。
这是真心真意的禅让,绝不同于后世以禅让之名抢夺皇位的套路。为了巩固子之的政权,燕王哙废掉了太子平,并收回了300石以上官员的官印,确保子之能行驶国君之权。
于是贵族们不服子之的政权,太子平去齐国寻求支持,并且和将军市被(绛袍朱发,赤马红缨,乃是一员猛将)起来叛乱,子之镇压,老百姓也不服太子平,最后的结果是子之、太子平、市被全部死于这场叛乱,公子职流亡韩国。
而齐宣王,却用帮助太子平的借口,一路打到了燕国都城蓟、现在的北京,老百姓豪不抵抗,齐军长驱直入。
当时赵国的赵武灵王考虑到本国利益,将公子职从韩国迎回来,送到燕国做了新国君,就是燕昭王。
交到燕昭王手上的就是子之之乱后、一个满目疮痍的燕国。
筑黄金台
诗仙李白有一首诗《古风》(第十五首)有云“燕昭延郭隗, 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 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 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 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 千里独徘徊。”
借燕昭王高筑黄金台,举天下贤才,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
燕昭王筑高台,上放置黄金,以赏贤士,故名黄金台。
燕昭王当了国君之后,向臣子郭隗(wěi)请教如何复兴燕国,郭隗就给他说了一个故事。
说一个国君,很喜欢千里马,就派臣下去四处购买,千里马难寻,等臣子找到千里马的时候,千里马已经死了,臣子就将千里马的骨头买了回来。国君大怒,我让你千金买马i,并不是买死马骨头。臣子不慌不忙说,国君连死马骨头都买了,天下人一准儿知道国君是真心爱马,一定会送来许多千里马,后来果然如此。这就是千金买骨的故事。
郭隗说,老臣不才,但请大王将我当做那个死马的骨头,那么天下的贤才就会纷纷来投奔了。燕昭王于是筑起华丽的黄金台,恭恭敬敬地请郭隗住进去,并礼贤下士于他。
果然,乐毅、邹衍、剧辛等人来到燕国,效忠于燕昭王。
大将乐毅
乐毅一生最大的功绩,莫过于帮助燕昭王实现了他的终极梦想——报复齐国。
乐毅来到燕昭王身边后,先帮他肃清内政,同时训练兵马,为报复齐国做准备。
乐毅认为燕国弱小,仅凭借一国之力无法打击齐国,必须“与天下共图之”。
那时候的诸侯各国,有一个特点,如果一个国家崛起了、强大了,那么其他国家感到威胁,就会联起手来攻击它,之前五国合纵攻秦,正是如此。公元前303年的时候,楚怀王将越国灭了,扩张了不少地盘,齐、魏、韩、秦就联合攻楚,楚国被打怕了,直接向秦国求饶,让太子横做人质去。
因此,乐毅和邹衍就为燕昭王出主意,引诱齐国灭了宋国,引发了其余国家对齐国的警惕和戒备。
公元前284年,楚、秦、赵、韩、魏五国合纵伐齐国,齐国位于东面,这五国分别从北面、西面、南面攻齐,齐闵王万万没想到他们就这样打过来了,仓促应战,加之士气低落,在济水这个地方被歼灭主力,齐闵王只能退守临淄。
燕昭王十分欢喜,亲自到济水边劳军,乐毅被封为昌国君,各级军士皆有所赏,秦国和韩国也得厚赏归国,一时士气大盛。
乐毅并未止步于此。
一方面,他派赵国军队进攻河涧、魏国进攻被原先齐国占领的宋国旧地,自己领燕军攻向齐国都城临淄。利用半年的时间,攻下了齐国70座城,那曾经是泱泱大国的齐,只剩下了莒、即墨两座城。
出来混,债总是要还的。曾经,是燕国被齐国这样按在地上打。
另一方面,乐毅攻占大部分的齐国领土后,并没有直接班师回朝,他安抚军民、减少赋税、废除苛法,命祭祀齐桓公、管仲,收服了齐国百姓的心,此外,他还给齐国的大小贵族大肆封赏,又笼络了一般贵族的心。
看得出来,乐毅此人十分有治国理政的本事。燕昭王的太子也看出来了,他向父亲说,看来乐毅是准备自己当齐王了。
按照一般的套路,必定是13面金牌将乐毅招回来,再借助小人之口贬斥他,甚至杀了他。
然而,燕昭王却没有这么做。
燕昭王把脸一唬,说,先王的仇是谁给我们报的?还把太子打了一顿,还打出了后遗症。
君臣能如燕昭王与乐毅这样,世所罕见。燕昭王非但没有怪乐毅,反而派使者前去请乐毅当齐王,乐毅连忙表明衷心,坚辞不授。
如果燕昭王能多活两年,也许战国后期的光景会有稍稍的不同。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了,太子燕惠王继位,他还记得那顿鞭子的仇呢,这就是后遗症了。齐国用反间计,让燕惠王对乐毅生疑,乐毅怕受迫害,这一年就逃到赵国去了。燕惠王自己不肯重用乐毅,又怕乐毅为赵国所用,还派使者搬出燕昭王来责备他,乐毅则写下了著名的《乐毅报燕惠王书》,表明心计。
“臣闻古之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乐毅乃是第一流的臣子,燕惠王,却不是有雅量的君主。
乐毅的离去,给了齐国扳回一局的机会。齐国的田单用火牛阵,将刀剑绑在牛角上,给牛尾巴点上火,让受了惊的牛四处乱撞,就这么着打败了燕军,又收复了失地。但齐国整体的颓势和败局,再也扳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