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前面大部分内容是著名小说解读,是作者对这些小说的分析和感悟,用案例来告诉我们这些小说好在哪里。后面三章讲述了小说的语言、思想和情感。
这本书不容易读,我之前一直断断续续地读,读得很吃力。作者推荐的小说我大都没看过,但我对她分析小说的方法很感兴趣。
前半部分的解读主要是向我们揭示小说文字之上的那个精神世界。她赞同好小说就是好神话的观点,认为小说世界并不是现实世界,是一个由小说内容最终呈现出来精神世界。这和王德峰艺术哲学课里讲述的艺术原理是相通的。无论是音乐、诗歌还是小说这些艺术形式,都是由形式开启质料,通过叙事和评价,由艺术形式外在的生存场开启内在的生存场,也就是精神世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首词一直在写景,也就是叙事,描绘出一幅暗淡凄凉的景象,构成了外在生存场,最后一句抒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整体上将这个外在生存场蒙上了一层悲凉之意,让人们脑海中涌现出诗词的内在生存场。
从刚才那首词可以看出,无论舞蹈、音乐还是小说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就是要完成叙事和评价两方面任务,才能开启内在生存场。音乐通过宣叙调叙事,咏叹调抒情,舞蹈利用肢体动作叙事抒情,小说也是如此有叙事,有评价,最后在人们脑海中呈现一个独立于现实之上的精神世界。
当然,小说水平和精神世界大小有关,也和精神世界的质量有关,非常难以量化。在评价小说思想的时候,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列举了同样主题小说的不同表现,来展现她的观点。在探索人性的话题中,当主人公遇到精神荒芜的极致问题时,有些小说让他人救他出深渊,有些人不光救助他人,还要自救。显然后者的精神层面更丰富、更深刻一些。
散文和小说的区别。散文我经常写,有时候会分不清它和小说之间的区别,在作者看来,小说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动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动机和阻碍是一体两面,若没有阻碍,动机便不够强烈,也不足以推动情节发展,就像溪流若没有遇到石头,便不会激射而出,冲向重点。没有哪个小说一帆风顺、全无阻碍,我想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小说感情应该是小说最珍贵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小说成功的标志。若是如果一部小说只是一个接一个故事地叙事,主人公前前后后性格没什么变化,不能引起共鸣、激发人们的感情的话,那这篇小说中的人物思维还是平面的,人物仍然是纸片人,小说也算不上成功。要想激发读者的感情,主人公的思想和性格一定发生了质的变化,让他在情感这个维度上上了一个台阶,这样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只有精神上产生共鸣,人们才能进入和认同作者精神编织的精神世界。
情感要转化成一个小说,中间要需要经过三步的处理。第一就是靠理性来检验质量,小说表现的感情到底是强是弱,是什么级别,自己心里大体应该有数;第二就是心里的承受能力,情感产生的时候,作者需要把它压抑下去,因为需要时间把感情用文字来表达出来;第三就是理性对待想象力,也就是灵感。随着小说越来越多和我们阅读经验的增加,我们可以利用想象力或者灵感从这些小说中吸取经验,但灵感缺乏原始的冲动,所以生命力比较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