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阅读了《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了解了奥地利精神科医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很多新的理念和思想涌进脑海,有共鸣也有疑惑,更多的是结合自身的一些思考。
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一切幸福也来自人际关系。他把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仔细想想,的确如此。生活中有多少烦心事儿是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有的人一辈子被亲情或爱情所羁绊,走不出“爱的魔力圈”;还有的人在职场中心力交瘁,为生存疲于奔命。而亲友间的关爱、共情、陪伴,为他人做事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又给人带来多少幸福和美好的感受。
对人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无条件接纳自己,有“我对共同体有益”或“我对他人有用”的想法,这种想法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里的“共同体”是指共同处于某一空间的人,最小的共同体是“我”和“你”。“有益”或“有用”的可以是物质上或具体事务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现在常说的情绪价值)。
一般来说,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感。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纠结过去、关注未来,而不肯活在“此时此刻”。人并不是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的,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的。
因为如果认为过去决定一切,而过去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人生将会束手无策。而关注未来则会使人把幸福的希望寄托于以后,忽略现下的生活。比如对孩子说“考上大学就你就不用辛苦学习了”,成年人认为“有多少钱或者当上什么就能过好日子了”。然而大学生并不能逍遥度日,而无论多少钱或多高的地位也换不来幸福生活。
与其懊悔于过去的错误,期望将来怎样弥补,不如做好当下,鼓足改变的勇气,立马行动。对我来说,每天读书思考可以令自己成长,还有助于睡眠,必须想办法坚持;如厕带手机坏处多多,有潜在的痛苦风险,必须想办法改正;适量运动使身体健康,延缓衰老,也必须开始行动起来。
总之,在行为上努力做到“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在心理上形成“我有能力”的意识和“处处都有我的伙伴”的想法,就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
还有“课题分离”“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等思想也很值得深思,还要继续再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