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儿童工作者发现,很多低年龄儿童在入园、上学、就医,甚至与母亲短时分离时,都会产生强烈的渴望、焦躁以及绝望,而这些情绪在他们回家后会得到缓解。面对此种情况,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们在闹脾气,哄哄就好了,从来没有考虑过他们的内在需求的强度已经让他们无法耐受,甚至演变成失控行为,期待用失控来达到内心的控制。或许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会有失控的恐惧与担心?为什么孩子们会用失控来让自己获得控制?那样不会更加复杂吗?
确实如此,作为家长,可以试想下,面对别人在训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在训自己的孩子时,我们体验到的不同感觉,或许就能够理解什么叫做用“失控”来获得控制。
首先,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与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的需求相关的挫折才是真正重要的挫折。只要这些挫折得到满足,其他类型的挫折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好的父母是可以懂得区分哪些挫折是孩子们可以耐受,哪些是不可以耐受的。
案例:小双,一名5岁半的男童,在幼儿园显得很脆弱,似乎每天都处于要被别人欺负的感觉中,持续的“阴雨天”表情,可是在幼儿园老师看来,小双所经历的事情是每一个小朋友经常会发生的事情,但小双的反应却如此强烈,总是要被老师抱抱,因为下半年要上小学,幼儿园老师感觉这样到了小学很难适应,从而推荐来做游戏咨询。
在第一次与小双妈妈的访谈中,小双妈妈讲述了很多孩子受委屈的表现,在家里很被呵护的感觉,但是到了外面就会被欺负。咨询师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似乎无法与其达到真正沟通,仅是一种被顷倒的宣泄,从而,突然打断小双妈妈问:“您有什么时候是感觉到小双让您受不了的时候吗?”
小双妈妈被打断后,突然有点没回过神来,定了一下神,轻轻的回复:“没有吧,他不听话时,也会对他吼两句,但是我们都是出于关心他……”
其实像小双妈妈一样的家长并不少见,大家一致认为孩子们在家外受到的委屈与挫折才是真的挫折,但孩子面对家长的挫折不算什么。而实际上,对于孩子真正意义的困境,是面对“失控”的父母,他们无力应对,只能妥协,从而产生了一种叫做难受的情绪,无法言说,只能寻找别的机会表达,当孩子们发现,原来在外面受到折挫的难受是一种可以表达的挫折时,他们便会借机表达自已,但那并不是真实的,再怎么表达都无法达到成长的目的。从而造成一种成长的“停滞”——适应困难。
其次,能够意识到儿童在哪些地方做了家庭情绪的替罪羊。
没有一个完美的婴儿,对于婴儿来讲,他们的自私、火爆、贪婪、倔强,都会引发父母毫无缘由地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变得无法耐受,他们通过某些行为对这些所谓的“恶习”进行根除,但都是徒劳的,同时孩子们也备受折磨,因为那些是原本的天性,并非恶习,过分的阻碍,使本来的天性,慢慢变成了真正的恶习。
案例:小文,是一名4岁的女孩儿,妈妈反应孩子总是喜欢躺着的时候夹腿,而且手去触碰生殖器的方向,为了确定孩子是否是手淫,妈妈还将孩子的行为录了一段视频,发给咨询师,希望能够得以确定。咨询师看到视频后,与小文妈妈讨论了不确定的感觉,这让小文妈妈感受到非常羞耻的感觉,小文妈妈讲述了自己手淫的困扰,并且讲述了她看到孩子此行为之后的慌张,用不确定来应对慌张,不至于让自己不知所措。
作为家长都会有一些情绪的盲区,这些盲区会让我们在不知道的情绪下加强孩子的某些行为,因为不知道,不想知道,从而在孩子们有些许倾向行为时,会更加强烈的指控与排斥,通过这样的指控,不完美的孩子变成了家长情绪的“替罪羊”,而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家长的意识,能够负责任的将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情绪加以回看并理解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