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瓣绿儿
我很佩服一种人:“闹钟响了可以马上起床,说学习就学习,说玩就可以心无杂念玩,为了身体健康,说不吃什么,再馋也不吃一口的人”。陈先生就是那种我佩服的人,而我却相反。
为什么我总是做不到呢?
《瞬变》这本书的作者奇普·希思和丹·希思。他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几乎人类所有的行为改变,都不是意志力的挑战,而是平衡理智和情感的智慧考验。
当自己的行为和预计的产生冲突的时候,是因为理性让我们用长远目标考虑事情,可感性却鼓励我们及时行乐。
有个心理学模型叫【大象与骑象人】,人们感性的一面像一头大象,理性的一面像一个骑象人。我们想象刚骑在大象背上,对大象控制。可是对大象的控制水平不稳忽高忽低。和大象相比,人又显着及其渺小。要真正改变大象前进的方向,既要说服骑象人,也要改变大象本身。
刚看到这个心理模型的时候真的很有意思,我从6月份开始做月计划,结果前面4天很有激情,打个勾就特别有成就感。
可是到了第四天,笔怎么不在那放着了,好多条也没完成,那就先不打了吧。
第五天笔有了可是还是没完成,不想打了。
第六天,发现都这样到月底了。
想着等着七月份再开始稍微修改下计划表吧。
然后就会发展一张纸上只有4天有勾勾其他都是空白,理性的感觉的对自己失望。感性的是当时偷懒那会挺舒服的,下个月再重新调整,有的要求太苛刻了。
记得网上看到一句话:‘’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很舒服。‘’
就这样等到了七月~
重新调了内容,制定一些好的微习惯,下子改变太大,真的不行。把它贴在显眼的位置,放一支笔在旁边,睡觉前就去勾。
因为是微习惯,所以执行起来困难就小很多,比如原来6点起床改为6点半。比如跑步5公里改为3公里,一周5次,比如看书半小时改为看书5页。
这样就像每天的任务一样,有了压力也走了动力,而且想着怎么调整更好,怎么分配管理自己的时间。
这种感觉棒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