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日星期一 晴天
每逢元宵节,就意味着年过完了。但元宵节时点粘灯,偷粘灯,比除夕夜更加有趣更加令人难忘。
小时候,每年元宵节,母亲都会在正月十四这天把粘灯做好。我们不理解,就问母亲:“明天晚上才点粘灯,为啥今天这么早做好?”“出四不出五,出五出蝼蛄。”我们知道蝼蛄是地里吃庄稼的害虫,人们为了祈求地里能够风调雨顺,连做粘灯也有这样的讲究了。
粘灯是用黄米面做的,我们这里叫粘面。先把粘面用水和一下,蒸出粘窝窝,再等粘窝窝晾至不烫手时,掺上一些白面,把粘窝窝和成面团,放到盆里醒,醒至面变甜了为止。为了让面团醒的快一些,母亲总会把面盆放到有热水的锅里。等到粘面发好,把面团取出来,放在砧板上揉啊揉,揉成长条后,再用细线,快速把面割成一个一个的小圆柱体,这是粘灯的雏形。把小圆柱体的一端,用手捏出一个小坑。然后再把我们事先找到的谷穗下面的秸秆,一头卷一些棉花,把另一头插进小坑里作灯捻。这样粘灯就做好了,只等元宵节晚上,倒上食用油、点燃了。有时做完粘灯,母亲还会给没有粘面的邻居家,送去几个。
为了能端一个粘灯出去玩,整个制作粘灯的过程,母亲让我们做什么,我们都会积极配合。争着抢着去找谷穗秸秆,帮母亲刷锅、烧火……这些杂活儿,只要我们能做的,我们都愿意做。
最热闹,最盼望的就是端着粘灯,出去串门磕头了。母亲会把粘灯下面垫上一张纸,让我们端着。我们小心翼翼地端着粘灯出门,先去最近的邻居家院子里,供奉天地神的牌位前磕头,有时根本不走到跟前,进门口冲着哪个方向跪一下,就起身扭头走了。母亲没有跟我们说过要磕多少头,小伙伴们有的说让磕十个头的,有说让磕十二个头的,我们也弄不清究竟要磕几个头,串几家门。
去谁家看见院子里没有人,粘灯在院里的时候,端起粘灯就跑。最容易上手的,当属门口门神前点燃的粘灯了,不用进门就可以端着跑了。因为粘灯都有油,很容易弄一身油。记得弟弟小时候,一个元宵节能偷回十几个粘灯,因此弄的衣服上都是油,没少为此挨母亲的数落。最能偷的是我一个堂姐,她比我大十几岁。听她讲她们小时候,偷粘灯都偷到张庄了。我们安庄在最西边,中间是田庄,最东边是张庄。她们最多的一次是偷了半麻袋,真佩服她们的身手敏捷。
最有趣的偷粘灯,也是堂姐讲的,她去我大娘家偷的。她们在门口,看见我大娘在天地神位前跪着,嘴里念念有词,念了一会儿还不起来。她们蹑手蹑脚走到跟前,看见大娘闭着眼睛,还在祈求神佛的保佑。她们就这样端着粘灯跑出来了,大娘的神佛看来是没有保佑住她的粘灯。后来听我大娘讲,自己就磕了一个头,睁开眼一看粘灯没了。她这一个头磕的时间也有点儿太长了!还有一年,一个邻居家里没有做粘灯,婆婆给了几个,怕别的小孩儿偷走,就让自己的孩子在门口看着。一群小孩儿过来了,就逗这个守粘灯的小孩,趁小孩子扭头的机会,别的小伙伴把粘灯偷走了。守粘灯的小孩哭着追了好远,他们又把粘灯还给人家了。偷粘灯的趣事还不止这些!
稍大一些后,不出门了,就在家看母亲把粘灯摆到天地、门神、灶神等神位前,母亲会在屋里所有的神位前点上一个粘灯。有的讲究的人家,水缸里也会点一个粘灯。把粘灯放在碗里点着了放在水缸里。母亲还会端着粘灯,把家里黑暗的角落照一照。据说这样照了,家里不会出来蝎子、蜈蚣等吓人的害虫。
粘灯在正月十六,会成为我们的一道美食。最简单的做法,把粘灯捏扁了,放在砧板是擀一擀,擀成小圆饼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出来的粘饼跟糖糕的外形差不多。色香味俱全,粘饼的香甜至今令人回味!还可以把粘灯擀成薄饼后加糖,再包一下再炸,炸出来的更香更甜。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粘灯逐渐被小红蜡烛代替了。儿时偷粘灯,炸粘灯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偷粘灯的过程有趣难忘,吃粘饼的记忆唇齿留香!那一个个难忘的元宵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