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早出现的论诗绝句。前三首通过对具体作家的评论,提出了问题,后三首揭示论诗的宗旨。它是针对当时情况,有感而发的。
唐代诗歌理论的发展,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从陈子昂、李白提出复古的主张以后,明确了诗歌发展的方向。
然而某些人理解不免片面,粗暴地全盘否定六朝文学;
而另一些人仍然“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词,不知丧于雅正。”(元结《箧中集序》)
意思是有些人作诗依然固守“四声八病”的限制,喜欢将物象的形态尽可能的描绘出来,殊不知这样会丧失《诗经》《楚辞》等比兴寄托的传统。
所谓“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
崇尚古风的诗人会忽略近代诗人的作品,喜爱雕琢文辞的诗人就会失去质实的诗风。
1
杜甫主张作诗应该兼取众长
对六朝以来的作家应该具体分析,而不采取一律排斥的态度。
以庾信为例,指出论文当观全人,不应忽视其“凌云健笔”的长处;
杜甫在诗中多次对庾信的诗赋风格进行评论,如《春日忆李白》“清新庾开府”,赞赏庾信诗歌的清新风格,又如《咏怀古迹》“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指出庾信后期作风的转变,不仅以清新见长,而且具有纵横开阔的意境。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侯景之乱时,庾信由南入北,奉命出使西魏,饱尝了战争的残酷,目睹了人民的困苦,虽然在北方身居显位,但时常因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复杂深沉的情感交织于胸,最终取得了“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
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意思就是说庾信晚年的作品风格更为高超雄健,具有气吞万物的气势。但今人(唐朝人)却讥笑他的作品,如果庾信还活着的话,可能真的会有后生可畏的感觉了。(这里主要是对今人的讽刺)
2
杜甫认为应该广泛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上攀屈、宋,自创“碧海鲸鱼”的壮美意境。
学习屈原、宋玉等人的骚体风格,自创出雄奇博大的意境。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最后,他指出只有转益多师,熔铸古今,把艺术修养建筑在博大深厚的基础上,才能使完美的形式表现充实的内容,从而接近于反映现实的风雅。
杜甫的诗歌理论并不像陈子昂、李白以及后来的白居易那样,为了救时救弊,突出地强调某一方面。他在创作实践上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他的诗论也是如此。
只因他是以诗论诗,词简义精,限于体制,究竟不能像散文那样明白浅显,曲折达意。因而后来笺释纷纭,歧义百出。
杜诗中,谈艺论文的还很多,都可与此诗相印证。比较系统地表现了杜甫的文学思想。
参考文献: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