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在呼和浩特揭晓。《我不是潘金莲》连获三项重量奖项:最佳女主、最佳导演、最佳男配。
昨天好事连连的范冰冰要特别先提一下。
姗姗来迟的“最佳女主”昨天终于“鸡落”范冰冰,她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此前她没有凭借李雪莲这个角色获得过什么有份量的电影节奖项。在人们快要忘记这部电影的时候,在男友微博求婚几个小时之后,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桂冠戴在她头上了!范爷一天之内“双喜临门”,真是可喜可贺!不过,总感觉这二大喜事在几个小时内同时发生不象巧合:起码李晨微博求婚时就知道当晚要获奖了吧。
三奖并至,是否就意味着《我不是潘金莲》“实至名归”?
先不说别的。
一句话:这可能是冯小刚最好的记录片!
观影开始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整个一记录片感觉,中国法治记录?官场现形记之记录?
不知因为是记录片所以有点流水账的感觉呢,还是因为有点流水账的感觉而象记录片。
这么说好多人要喷了,有素质的可能会这么诘难:电影才百来年,还很年轻,无一定之规,还有好多玩法没有开发,象昆汀这么一个录像带店员都可以开创电影的新玩法,并让全世界接受他的玩法,你又怎么能质疑咱们冯导这个玩法呢?
冯导和够多的电影节、够多的有份量没份量的人较劲过了(即使有的人都掰扯不上,比如那位“国民老公”的老爸),还敢在此质疑他的电影?可你都获得这么多大奖了(去年还获金马奖最佳导演),还怕别人多说一句吗。反正业内都认可了,业外人你爱怎么说就说去吧。有了这个心理建设,才有了下面的话(刚说了这部电影都快为人所淡忘了,各位还是先抽空补看下,不然下面有些话我怕你难以了然)。
电影开始几十分钟了,却感觉没看清范爷的眉目——甚至可以这么说,在电影要结束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她究竟“扮丑”后丑成什么样了?——这多少让我对“打官司的秋菊”的化妆老师更生敬意(注:张艺谋电影《秋菊打官司》巩俐扮演女主秋菊——一农村妇女形象)。
因为她在戏里是人们印象中的潘金莲吧,所以再怎么折腾又能丑到哪去?——这是李雪莲的化妆老师的创作心理吧。所以电影结束以后在我眼前晃动的仍然是冰冰那妙曼的腰背(当然很大可能是替身)和全片从头到尾那合身的裤子包裹着的两条秀气的双腿,我这观感估计会被资深的范粉们受用:在庆幸冯导没将偶像拍丑的同时,会激起她们要继续讨伐《时代周刊》不懂选冰冰照片的决心了!
可是我还是要煞一下风景:因为我没看清范爷的眉目,我真的没把握点赞她的演技(希望下次哪位大导就多给给特写吧)。我没把握的另一个原因是,她身边那7、8个对她有各种各样想法的男人几乎将她淹没了......(当然不单纯是演技上的)
说到这个“淹没”,我又联想起中学语文老师说的要注意提炼中心思想:是寓意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损害,还是寓意权势集团对弱势群体的围剿?如果这样老师会批评我有点三观不正:明明那些男人都是为这个女人好呀,从头到尾都在帮她,你看最后她不也自谋职业也算是个成功的农民创业家了?怎么就成了围剿?
老师的批评还在其次,我生怕的是被西人笑话了去(老师可是最忌讳这个了):这什么年头了还来讲这种主题?
影片还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小缺憾:
一是女主知道自己被郭涛用“美男计”骗了,获悉的手段是“偶然听到对方打电话”这个老桥段,由于这是导致她最终再次上访的关键情节,理应更好地设计,比如可在二人关系升温后郭涛自行暴露更显自然。
二是新县长于和伟的角色有矛盾:前面说不想干了,后面又屁颠在市长后面——也可能是为了表现他的道貌岸然吧。
三结尾那个已从商的被撤职的县长赵立新与女主重逢的情节几可删掉,于主旨无益。
25年前有个打官司的秋菊,现在又出现个李雪莲,村妇讨说法的戏码仍在上演,这背后折射的是什么?
也有包括“极简主义”者在内的很多人会说:一件简单的事最终却消耗掉了好大份量的社会资源,这算资源浪费吧。
就象多年以后人们才看到了周星驰《大话西游》的价值,我也多么希望冯小刚在这部戏里的良苦用心若干年以后也会被更多人所察觉。
时间到了,还是那句屡试不爽的话来收尾吧: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本文为东一羊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切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