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畅销,一种生活方式的流行,“断舍离”随之成为时尚新词、热词。这个词,你在朋友圈刷过,在资讯上看过,在各种场合听到过,当然,也一定从你的口中蹦出过。
现在,你可以问一下自己,你真的了解“断舍离”吗?“断舍离”在你眼中,就是一扔了之?
让我们回到《断舍离》这本书,看看作者山下英子对这个词是如何定义的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也就是说,断和舍是方法,是对物品进行严格的“出入境管理”,离是最终达到的状态,一种不以物喜、自我舒适的状态。
断和舍都是为了这个“离”的状态服务的。然而,很多人实践起来,却往往本末倒置,把手段当成目的,把指向月亮的手指当成月亮。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
——《楞严经》
它好比一只指向月亮的手指,你应该顺着手指望去,不要把视线停留在手指上,否则就会错过欣赏那月亮的光华。——李小龙
作者在书中一再强调,“断舍离”的第一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其“关键剧情”则是让人思考“物品和自己的关系”,而“场次”永远是当下,并不是过去或者将来。
这种生活观念亦或生活方式是作者从家居整理、收纳术得到启发,进而类比,将它推广到生活上来,从而变成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整理观 。
一、一扔了之,看似是行动上的痛快,实际是思维上的懒癌。
断舍离异常流行的那段时间,韩梅梅,我朋友圈的知名剁手党,连着几天发动态,立誓要断舍离、过极简主义的生活,然后就开始把双十一刚买的、不太想穿的衣服和鞋子给断舍离了。
何必呢?双十一剁手虽然便宜,但花的也是毛爷爷,你不穿可以,要是送给别人,还能继续发光放热。
事前胡买海购,事后一扔了之,这就是典型的行动上的痛快、思维上的懒癌。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买东西之前,眼里只看见折扣,并不思考自己需不需要,一味地买买买;扔东西之时,心中只想到痛快,并不考虑是否是破烂,任性地扔扔扔。这种行为,是一种动物般的本能;这种人,是一辆行走着的购物车和垃圾车。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消费的社会,商家都在竭尽全力地向我们推销,各种广告、折扣,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失去思考,变成一辆购物车,我们只会想着“在搞促销活动耶,多买多划算啊”、“这个东西真便宜”、“这样子真好看”,并不会去想“我现在需要吗”“这个东西适合我吗”。作者在书中以她母亲为例,来说明这种捡便宜的心理和折扣的陷阱。
有一次,我在独居的母亲家的冰箱里发现了一管特大号的商务用蛋黄酱,这真让我吓了一大跳。那管蛋黄酱实在是太大了,怎么想都觉得我母亲根本吃不完,而且还过了保质期,颜色都变黄了。问她:“为什么要买这么大一管啊?”她只回了一句话:“因为便宜。”我猜也是这么一回事。这种大号蛋黄酱原本要500日元,结果打折只卖350日元,而母亲经常买的那种她自己能吃完的普通大小的蛋黄酱要卖300日元,这种300日元的蛋黄酱不打折,还是原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会觉得大号蛋黄酱“便宜了150块”,买这个自己就捡了大便宜了,而根本不会比较300日元和350日元的差异。要是买300日元的普通款,可是一分钱的便宜都捞不到,这是显而易见的。可结果就是这种大号的根本就吃不完,白白损失了50日元。
我们总是不知不觉中就一头扎进商家的陷阱,做出这种看着是占便宜其实是吃亏的傻事。
这是买东西的不过脑,还有那种扔东西、送东西时的不过脑。有人说,我以前买了全套的厨具,做了几顿饭之后想,嫌麻烦、啰嗦,不符合我断舍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干脆把它扔了。后来,生日决定在家请朋友吃饭,没办法只能又去买一套。
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啊,你天天要吃饭的,保不准哪天就想自己在家做饭,断舍离里的“舍”是舍弃家里的破烂,也就是没有用处还占地方的东西。而且断舍离的总原则是“离”,就是你断舍之后,心里是舒服的,不是这种“赔了夫人又添麻烦”。
话说断舍离的你,扔人民币吗?
推而广之,我们除了买了许多不必要的东西,扔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我们的手机里还下载了许多了不会用的APP,电脑里存了许多不会去看的学习资料,前者弄乱了你的手机桌面,后者则让你心生负罪感:我堕落了!!!下了这么多资料没看,真的是。。。。最终选择一删了之,平白添了许多烦恼。
还有许多人,随便地入手一场恋爱,或者轻易地扔掉一场恋爱,或者因为某个王八蛋,“放养”了自己的爱情,成为情场的浪子。
断,不轻易地入手;舍,不胡乱地抛弃。不是跟风,不是标新立异,在这个过程里,你需要直面最真实的自我,你到底是不是真的需不需要?
二、逃避现实、执着过去、担忧将来,你还在做生活的NPC吗?
如果生活是一场游戏,那游戏中一定有三类NPC:一、逃避现实型。这类NPC太忙碌,对玩家异常热心,一旦问到他的过去,便会闭口不言;二、执着过去型。这类NPC会待在原地不动,不会搭理玩家,只会像祥林嫂一样自说自话;三、担忧未来型。这类NPC会不停地告诉玩家,世界末日要到了,赶紧储备资源吧。
你是NPC吗?还是玩家?
这本书举了许多关于NPC的例子——有丈夫过世十年仍无法走出悲伤的女士,还收着亡夫的假牙,不接受丈夫过世这一痛苦事实;有在冰箱里囤积了大量食物的老师,有的食物甚至冰冻了好几年,只是为了缓解当班主任工作的压力过大;有收着一箱子装满言情小说、始终无法扔掉的单身白领,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没有结果的恋爱,仅仅为了祭奠自己无疾而终的初恋。
物品是一面能够映照出真实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小时候,我喜欢看书,但“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就向别人借书来看,但是很快能借到的书都被我看了,有的还看了好几遍。那时候就有一个梦想,能有一间图书馆,可随意地在书海里徜徉。后来长大了,手头宽裕了,我买放肆地买买买,书柜里、床上,家里堆得到处都是。其实买了这么多,我是看不完的,但还是要买,这能带给我快感。再后来,我意识到这是我骨子里的执念,每次冲动想买书,我会问问自己,现在是不是真的需要。慢慢地,我放下了过去,买书不再是我的执念,送书也变成了一张快乐。
当我不执着于过去的无书可读,思考书对于我的意义,其实它就是一面镜子,我可以照见真我的镜子。当我能够把书当成物品送出去的时候,我其实是在直面真实的自己,那个被小时候缺书少册的自己,那个书籍贫瘠的童年,都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时。
你是在逃避现实、还是在执着过去、或者是在担忧将来?
因为曾经的失恋,你用酒精麻醉自己,不向任何人敞开心扉;因为曾经的贫穷,你装备了许多奢侈品。
那些物,那些人,那些过往,对你意味着什么?你有直面过?思考过吗?
那些过往,有悲欢,有离合,甚至有我的整个青春。我决定好生珍藏,我青春的纪念册,但这些并不是我的羁绊。
所以,审视你的生活,直面真正的自己。
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