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方太儒道>>之前,我没有接触过关于管理的书。在脑海中对"管理"一词的印象仅限于西方科学的别类,因此看到书名时有些许的讶异:儒家学说竟然能用于企业管理之上?在步履匆忙,争分夺秒的今日,企业大多奉行的是杀伐果决的狼性竞争文化,而儒家学说则是强调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处世之道。乍一看觉得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两者被结合到一起时让人心生疑惑:方太儒道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带着疑惑与好奇我翻开了这本封面简洁而不失质朴的图书。
书名是在方太儒道,说的自然也就是方太所践行及追求的儒家之道。说起方太将儒家之道奉为企业文化圭臬的缘由,就不得不提方太的企业愿景-----成为一家伟大的、导人向善的企业。与其他企业领导者不同,方太的董事长茅忠群既系统地学习过西方的管理制度,又仔细地研读过众多的儒家经典。他由西式的管理困境带着疑惑而来,在儒家经典中悟出了方太的管理之道:企业文化必须根植于自己的本土文化才能茁壮生长,生生不息。而这个本土文化的代表自然是历经了千年风雨洗礼而愈加沉淀凝重的儒家文化。他从多年学习的传统文化出发,认为古圣先贤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适用于管理国家的统治者,更适用于经营管理企业的管理者。若将企业比作国家,那么董事长就是一国之君,没有家国情怀只图利润的领导者是鼠目寸光的君主。治大国若烹小鲜也,若想经营好企业,便需先修好身心。茅忠群带着家国情怀由此出发,在浩瀚的儒学经典中寻求治理之道。
在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领导者带领之下的方太是如何践行其道的呢?茅忠群对其总结有十六个字:“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若想走出管理之困境,首先要树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立,首当其冲的是信仰。信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之所在。信仰是情怀的依托,饶是崇尚精神自由的西方国家,亦将上帝作为自己的信仰。有情怀者必定有忠于自己内心的、坚不可摧的信仰,茅忠群是如此,他带领下的方太亦是如此。儒家思想即是方太的信仰,是方太的精神依托!拥有信仰的方太,其生命力犹如春草生生不息。
其次,有了信仰,践行是关键。若一味地撇开实践谈信仰,那一切只是空中楼阁,是理想的乌托邦。茅忠群深知身为领导,以身作则是最好的实践, 他从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出发,一直坚守着知行合一:坚守制度、坚持布道、坚持分享。在他的带领下,方太不仅在公司竖起了儒家圣贤孔子的塑像,方太人更是养成了诵读儒家经典的习惯。在这样浓厚的儒学氛围的熏陶之下,方太的员工不仅能够修身养性,在工作中待人接物时更是显得谦逊有礼,卓尔不群。方太人将自己由经典中感悟到的儒家精神实践于平时的生活中。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对用户负责的用心服务无不是儒家仁者爱人的极致体现。在这样的践行中,茅忠群实现了最优的管理境界:为政以德,劈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最后,方太践行儒道的最终目的在于仁爱,在于导人向善。茅忠群认为一切,创新源于良知。创新最大的源泉是仁爱之心。由仁爱之心出发为产品带来的每一次的创新变革终归还会落脚于仁爱。创新源于良知,又致敬于良知。以茅忠群为代表的方太人坚持,一切产品,都要为人们带来喜乐。幸福喜乐才是方太所寻求的意义之所在。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的导人向善。
人们常说,见微知著。企业文化往往体现着企业的追求。太多的企业打出的旗号都是争好、争优、做大和做强。它们不放过任何一次为自身打广告的机会。方太在其中则显得与众不同。观阅整本《方太儒道》,其中所谈所思都只关乎方太的信仰-----儒家之道,而非大书特书方太的成就与卓越。仁者无敌,以儒家之道作为企业信仰的方太,早已脱离了只为争名逐利的一般境界,而朝着导人向善的至高境界进发。是否卓越,自有用户来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