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本文系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晋太元年间,一武陵漁者曾驾舟误入一佳境,名曰桃花源。
据漁者所述,佳境芳草鲜美可人,落英缤纷如梦似幻,男女劳作在良田阡陌间,垂髫小儿嬉戏在桑竹美池间,黄发老人安闲自得,俨然屋舍间,人来人往,皆平静温和,一派安居乐业图景。
听闻有此仙境,众说纷纭,人多不信,一漁者自云捕鱼数十载,数百里山石草木无不熟识在心,未曾晓有如此去处;又一樵者云:“苦乱久之,幻境尔。”一书生云:“闻言太守遣人往,既不得,往返数载,劳民伤财,怨声载道。”众皆摇头叹息各自而去。
南阳刘麟之,清心寡欲,高尚者也。喜游山泽,性情恬淡,恰闻讯,遂荡舟逐水,期寻古津。历经千山,行尽百溪。
一日,遥看一处红云,近入,乃桃花林一片,大喜,弃舟前行,山峰林立,石崖回转,千干翠竹,竹石之间隐隐一狭洞,麟之乃弓身而入,盖数十尺,眼前豁然,桃花灼灼,草绿花红,良田沃野,山明水秀,莺歌燕舞。麟之欣然前行,期值所居之人,但见一银发老者被簇拥上前,仿佛已预知有人来访,不待开口问询,麟之深深施一礼,报其姓氏,言误闯宝地,叨扰仙长,非有意而为。众人不语,麟之亦不敢言语,又作揖深施礼,老者观麟之举止娴雅温和,眉宇间一派恬淡柔和,微微颔首,轻抚须而言,“刘贤士可曾听闻有一漁者曾来桃溪?”
麟之略思,施礼答曰:“晚辈不敢欺瞒,诚听闻民间流言,然太守遣人寻踪未果,漁者被诛,众不复信流言。晚辈来此绝非有意冒犯,是自幼喜游历山泽,探访溪泉,心恋丘山,远避俗尘,求心适耳。”
老者仰天长啸,“心恋丘山,远避俗尘,古来几人能够?罢了,既为客,当容乡野粗食以待,望贤士不弃。”遂刘麟之随之入桃源深处。
俄而,有人携童子来贺,拎鸡鱼而来,提肉抱酒而来,捧糕点瓜果而来,厅堂旋云集男女老幼,皆问候刘麟之,奉所备之礼。
麟之感之,盛情难却,举杯敬酒,不胜酒力,颓然而卧,众皆笑之,遂扶其宽衣净面,卧榻而眠,麟之酣然入梦。
鸡鸣入耳,偶有犬吠遥闻,待麟之张双目,早有小童传唤净奉茶,待一杯清茶入口,唇齿皆舒,心头畅爽,方知一觉,已然三日。
遂拜见老者,但见其坐厅堂,阅一书卷,鹤发童颜,宛若仙人。听闻刘麟之酒醒,老者大笑,言:“贤士果恬淡人也,如此不胜酒力,如不嫌弃,陪老夫手弹几局不知可否?”
刘麟之欣然道:“望前辈赐教。”
但见白黑相逐,落子自如,一时乾坤寂静,万物无声,一局完结,夕阳抹金,云霞西沉,双方相视而笑。
几日,刘麟之与老者弹琴听音,论古今之奇,谈桑麻之劳,唯不言世事,心乐之,心想:人言心想事成,知音难觅,不想己身在梦中之境,且遇如此良师知己,一时间,情不能自已,竟潸然泪下,老者观其动容,一时凝语,良久,问曰:“虽念丘山林泉,然身为俗世凡人,终不得脱,贤士思念亲友,拟几时动身?”
“前辈多虑,在下乃感怀几日所遇种种,竟是梦中所求,曾叹伯牙子期乃书卷传说,今刘某偶拾意趣,感怀不已,不免失容……”
“老夫亦有意留君,然君奈家眷亲舍何?”
“世事纷扰,双亲尽失,虽有婚配,然已弃世,膝下无承欢,唯有堂表远房,平日自顾,纷乱之际无往来久矣,子骥因得暇游历……”
“如此,子骥可愿长留桃溪?”老者面露喜色。
“子骥感谢前辈收留。”刘麟之伏地跪拜。
“老朽乃秦姓之后,姓修鱼,单名一个烟字,既留,你我结忘年之交,共话桑麻,同护桃源。”
老者虽语出温和,然声掷地有力。
自此,刘麟之乃久居桃源,不复出焉。
久之,老者与麟之共谋政务,兴百业,办学堂,凡桃源中所涉及之事,皆有章法。
晨曦醒万物,桃源男女自觉而作,夕日颓落时,桃源中人归舍而息。
不觉数月,刘麟之渐适桃源居,众人欲为其张罗亲事,以期其安享天伦。
在学堂有一女子,唤作春华,曾听刘麟之讲学,敬慕其才学,且观其举止文雅谈吐不凡,又闻与修鱼烟族长弹琴论述书,更是仰慕至极,然羞于开口。
有好牵线者,阅春华之心事,拜访刘麟之,知其亦有安家置业之心,遂作媒,促佳偶,期间欢欣自此不提。
桃源居者皆着秦时服,与晋太元服饰无大差异。文字尚用小篆,刘麟之与春华夫妇始普及楷行,自此蔚然成风。
月朗星稀抬眼望,日出东方鸡犬闻。
且不说刘麟之长居桃源深处,世人皆不得音讯。
乡邻道:那刘麟之一文弱书生,哪禁得长途跋涉,想必劳顿旅途,染病在身不得归。亦有人疑:莫不是寻仙得道,弃俗而往?多信其染病不归。
且说这一日,忽又一世人现桃源中,旋而,此中人悉知之,前来问讯,盖一游人也,人问所从来,游人自云忘其出处,自十五岁捧卷起,喜游历,今已五十有五,经春历夏,沐风栉雨,以书卷为侣,以山水为友,而来四十载矣!今偶然途经此地,方觉是为仙境,源中人皆邀还家,游人婉言拒之,讨清茶一盏,淡饭一碗,求舟楫一,此中人皆如其意,送其操舟而去。修鱼翁抚须而叹,
“不系之舟,最难求!”
刘子骥闻言,如闻惊雷,如梦初醒,自此愿欣然而去,唯不忍舍修鱼翁,不忍舍妻,然春华无怨,愿子骥能从心,求放心,自此不知所往。
漁人者,人言“不足为外人道也,其出而主动相告,是为不信,尚带人前往探寻是为不礼,处处作志,终不得寻得入口,何哉,非信义之士,非远尘洁净之士不得寻。
人曰,捕鱼人曾入桃源深处,何哉?
修鱼老者曾云,彼时其心无杂念,感林泉之静,心净,始见入口,盖既出,作志欲带人再入,心已失纯,故桃源不得再现。有道是: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