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今日阅读《经济学通识》,P9—P19
这一部分主要探讨的是在中国现在的道路拥堵的情况下,公路是否应该免费。
中国政府近来经常要求在节假日,如五一,十一实施高速公路免费的规定。实施规定后,我看到的现象是,更多的人选择自驾出行,高速公路拥堵,甚至各地时常报道游客被困的新闻。今天,让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深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首先,道路是私用品,即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的物品。比如说,去人民广场的这条道路被30辆凯迪拉克占用时,其他的车辆就无法占用这条道路了。道路的私用品的属性是物品本身具有的,它不以提供者,物品称呼为转移,也不以是否对物品收费为转移。
其次,拥堵会造成经济浪费。道路的作用是疏导交通。因为道路不够多,谁都想在特定的时间使用,就会出现拥堵,这样就降低了道路疏导的作用。当拥堵达到数十公里长时,道路就变成了一个停车场,人们不仅无法享受道路本来的服务,还要忍受它造成的各种痛苦。这样,道路就失去了它本来的经济价值,造成了经济浪费。
再者,价高者得的竞争准则最经济。只要是私用品,就有可能出现竞争。而一旦出现竞争,社会就会采用这样或那样的竞争规则,争用着按照规则决出胜负,胜出的部分人得到使用权,而让其他人寻找其它替代方案。这就是东西不够造成的稀缺。人们选用的不同竞争规则,如暴力,聪明,官职,性别,年龄等,都会引导人们去参加一些有助于自己胜出但对他人没有好处的竞争,并由此引致无谓的损失,包括过分强壮的肌肉,不必要的应试能力,阿谀奉承和尔虞我诈的成本等。相比之下,只有价高者得的规则,才能引导人们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并用赚来的钱去参加价高者得的竞争。这样社会竞争的成本会下降,收益就会上升。
在中国目前的道路情况下,出现拥堵就应该考虑收费。通过收费的方式来调节需求,可以减少道路的拥挤造成的经济损失。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道路免费的各种成本,也明白了政府的美好愿望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我的世界观再一次被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