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智子疑邻》出自《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他的思想学术来源于老子,并综合了商鞅等前辈的法家思想,最后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家思想。
《智子疑邻》这则故事,讲述的是:宋国有一家富人,因天雨院墙被雨水冲塌。其子说:“不修补,一定会有被盗事件发生。”富人隔壁邻居一位老人也这么说,但富人没有理睬老人的话。到了晚上,果然富人家被盗大量金银细软。这户富人全家都赞赏其子聪明智慧有预见性,但却怀疑盗贼是隔壁的老者。
提出相同观点的人,却得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富人之子与隔壁老翁皆认为应当修补院墙,否则必然遭贼。事发,富人夸其子聪明智慧;疑邻人老者是盗贼。现实中这样的事例并非少数,令人寻味值得反思。
产生上述思维的主要原因,一是富人固定思维在作怪。他总感觉邻人提出相关主张的目的不纯,有撇清自身的因素存在,是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的翻版。富人本身就不相信邻居老翁。他一直认为别人都一致觑觎他家的钱财,他防邻人比贼人更甚。他把邻人老者善意提醒、正确的建议当作了别有用心,目的不纯。富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就是他人皆不可信,唯家人最可靠。从这种主观臆念出发,又怎能得出正确结论。
二是对于局外人,在向他提出相关建议与主张时,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信守位卑言轻应谨言慎行的信条,切莫不看对象就轻易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否则将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达到目的,甚至会让自己处于十分的尴尬境地。我就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一次朋友聚会,席间一友大谈自己被服务对象实名举报之事。我不明就理,提出了几点粗浅建议,本自出于好心。未曾想惹得对方极不高兴,甚至冷嘲热讽。从其言词中,不难听出人家对我充满了不屑。言外之意,你算老几,也配为他人出谋划策。
从上面的讲述中,我们可否得出如下认知。
从正面讲,一位有良好修为的人,应善于接纳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或建议。要像孔老夫教导的"三人行必有我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为之,不善者而改之。"那样行事。三人同行其中,每个人身上都有其独到的优点是你所不具备的,应值得你学习。你的地位高并不代表你的学识见解也独一无二难以超越;并且,你某方面或某领域功底造诣深厚并不代表你在其它方面也独领风骚。记住能明辨善言良策、广纳谏言诤语者,定为人世智者;否则,刚愎自用目空一切者,定不会有大的作为。
从另一个角度讲,提谏言者一定先弄清对象。要了解对方的处事风格,人格品性。明知对方高高在上,根本没有把你当会事,你提意见或建议那不是没事找事,自讨没趣吗。另外,提出自己的主张与意见时,要分何事注意场合。有些私密之时,不便在公开场合言表的,切莫多嘴。
我觉得轻易不要为他人出主意、瞎操心。本身你对他人所处环境、事件前因后不尽明了,你的建议或者观点针对性不强,容易将他人引入迷途。最好在他人向你请教时,弄清状况后方可向他人坦露心扉,尽抒己见。此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也可避免种种不快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