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众号:三姐爱读书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无论什么事,只要你敢于投入大量的时间,终会有丰收的那一刻。
当代公认的明清史大家顾诚教授,他一生品性秉直,潜心治史,视学术为生命,被誉为“学术苦行僧”。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是顾诚严谨治学、对待历史的真实写照。
正是凭借这股认真的治史精神,顾诚教授写出了鸿篇巨著:《南明史》。
在著作这部史书的过程中,顾诚教授耗尽10多年的心血,遍寻600余部史籍,同类著作无出其右者。
正是这样一部良心之作,获得豆瓣9.3的高分,荣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堪称明清史研究里程碑式著作,真的是实至名归。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公平的,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在《南明史》这部书的“代自序”当中,顾诚教授向读者们开诚布公地提及自己创作的过程和心得。
他说:“几十年来能做出一些成绩,得益于勤奋。我觉得养成坐图书馆的习惯非常重要。”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上课和其他必须参加的活动以外,顾诚往往是整天到北京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看书。
“早晨带上稿纸、笔记本和一个馒头蹬车直奔图书馆,中午休息时间吃个馒头,在附近转悠一会儿,继续阅读摘抄史料,直至闭馆才回家。”
每天就这么如同"苦行僧"式的读书生活,让他积累下大量详实的明清史资料。
在书中,顾诚教授也向我们介绍了他的读书方法:
“读书的方法是提出书后,先翻阅一遍,遇到有价值的史料,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条夹在书内作为标记,大约看到一半,就动手抄录。”
在那个比较传统的年代,正是使用这样看似简单但十分奏效的阅读方法,顾诚收集到了大量史实资料,为他创作《南明史》打下扎实的语料和史料基础。
去图书馆读书一天、几天、甚至是几个月,是比较容易办到的事情,然而,经年累月坚持做到的人属实不多。
对于顾诚而言,骑自行车去图书馆,冬天是最困难的,有时顶风而行实在费劲,严寒甚至会冻得手指麻木。
即便如此,顾诚却坚持骑车去图书馆看书,并且做到乐在其中。
他说:“这种工作方式确实有点辛苦,但在图书馆中一坐,好书在手,乐在其中,回家后检阅收获,每有意外之喜。”
坐图书馆让顾诚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潜心研读史料,有时候他甚至还需要到外地图书馆去查阅。
为了写《南明史》,1992年,顾诚还到昆明去阅读云南省图书馆的藏书,以及参观云南省博物馆的藏品。
由此可见,顾诚治史的第一步收集史料并非易事。
正是在读书的这一过程中,他能够发现自己过往认知中存在的缺陷和一些失误,从而更新知识结构。
因而,在读书的过程中,顾诚学会了“实事求是地对待学问,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切忌把治学看得太容易,切忌过高估计个人的能耐”。
值此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读书方式和态度。
在这个盛行快餐文化的当下,读书似乎已被碎片化信息所取代,貌似我们都在看书,其实网文跟传统的读纸质书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
读零零星星的网文和看短视频,很难让人学到系统的知识结构,容易养成浮躁的心态,不利于端正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因此,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多多抽空去图书馆,哪怕只是逛一逛,你也会被现场的读书氛围所感染,从而参与进去。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或者买一些很想读、却因种种原因还没来得及读的书籍,每天翻开书本,哪怕只是十几分钟、半个钟,持之以恒,都会有所收获。
当然,如果你还有更多的精力,不妨尝试学习顾诚教授的读书方法,一边阅读,一边摘抄、做笔记,然后定期复盘,都是很不错的学习方式。
每天学习积累一点点,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自己在无形之中已取得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有了如此认真严谨的读书态度,无论你从事的是哪行哪业,相信你都能迎来事业和人生的大丰收!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