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赏读
病偻之躯,伏行之难,面对乡人号“驼”戏谑,欣然曰“甚善”,舍其本名,自谓“橐驼”。这种通达,俗人钦羡,原其质本,顺其自然。
橐驼种树之法,非柳宗元欲彰之道;子厚养民之术,亦非我辈当悟之理。养子育人,养心育德,或可从中觅得滋味。
橐驼种树之能与他植者之莫能,唯因一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育人养德,成在不伤其本,不逆其性:培元固本,而后不顾。世界太功利,欲望常疯狂。许多生命在孕育之时,业已被拖入竞争,吃,喝,穿,用,能……只要存在比较,就充满浓情而专横的拼争。
这种亲情法则,压抑扭曲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一直被父母或者社会设定的规则复制,理想的结局是完美的模具;大人也在无休止的拼夺中身心俱疲,我自非我。
造化之美,物各有性,争奇斗艳,唯在不损天成。存在即有其用,若能培元固本,而后任其舒展,经风历雨,凌冬迎春,他一直有他,他一直是他,苦乐都真实,得失皆从容。
不固根本,忧勤太过,这是大多表面风光实质残酷的畸形教育的共性。智力开发,观念引导,习惯养成,这些最本质的对天性的尊重与开掘,常常被功利心打压或者扼杀。于是,一些高分低能的父母“宠儿”,一些决然放弃努力的“逆徒”,一些随波逐流的“浪子”,或“啃老”寄生,或“巨婴”待哺。
纵非如此,一个只是背负父母自己未遂期许,或者社会强加标尺的生命,他的潜能来自哪里?他的快乐如何滋生?他活的岂会是自己?
一个生命,在遵从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自身的价值观往往决定了过程的忧乐、结果的真假,几乎所有观念在萌生与确立阶段都被牵制,被硬性确定,从而固化。那么僵化的必然是思想,无趣的注定是灵魂。
把一株幼苗放入它的自然家园,本舒,培平,土故,筑密,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最成功的教育是你为他提供了属于他的环境,为他确立生存的最本源土壤,然后,任他风云雨雪,朗月艳阳,自创自担,自思自味,成败无怨,荣辱坦然。
养德养心,若伤及天性,忤逆真纯,即使孜孜兀兀,也是南辕北辙,徒余憾叹。多少人拼争在喧嚣之中,忘记了自己本爱平淡,遍体鳞伤之后,翻看赚得的荣誉,竟然发现,自己不知何时换了一张陌生的脸;多少人游走在拥挤里,忘记了自己原恋清闲,疲惫不堪之后,审视赢来的富贵,竟然发现,自己不觉间离开精神家园已经很远很远。
诗和远方,从来都不遥远,它们在生命的源起,守护着人类如幼小树苗一般的年华与笑脸。只是,被这样或那样诱因或者强力改变;只是,许多灵魂游荡,离开,想要回来时,一切已是枉然。
你被强迫与最佳选择做一件事,哪一种更快乐?你委屈厌倦与渴望神往一种环境,哪一处更投入更留恋?……僵化与丑陋,多是因为不愿而被迫置于其中,然后机械重复,或者重新结构自己,复制更多的不愿委顿其中。
人,都会得到一些想得到的,也都会失去不想失去的,如果可以尊重天性,不改本色,小溪流水,顺其自然,遂无荣辱得失,如橐驼之树,硕茂早蕃,春也欣然,秋也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