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出实验室的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包括:1. 把握研究方向,使研究始终保持在有前景的轨道上;2. 帮助青年研究人员,使他们少走弯路,提高科研的效率;3. 鼓励青年研究人员,使他们不至于被科研中的困难和挫折吓退,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和对于科研的热情。(2023-02-05实验室领导者的主要职责 - 简书 (jianshu.com))
我意识到,即便做到了上述3条,好像并不能确保团队具有高效的执行力。比如,即便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也较少走上弯路,但是如果团队总是慢条斯理的开展日常的实验工作,仍然无法确保可以快速地推进研究项目。现在看来,上述提到的3条更多关注的是战略层面的问题,但是却忽略了如何使战略落地的问题,也就是战略实现和战略执行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够使团队具备高效的执行力呢?很显然,这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为了探明这个问题,我找到了这本书:《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该书作者是富兰克林科维公司的领导者,且被各大公司广泛实践,我想应该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吧?
翻开目录,全书围绕4个原则展开论述:1. 聚焦最重要的目标;2. 关注引领性指标;3. 坚持激励性计分表;4. 建立规律问责制。前两条和OKR工作法如出一辙,先确立方向,再建立考核指标。第3条看起来耳目一新,扮演的是心理学上所谓的正向增强子(positive reinforcer)的角色,第4条则是扮演正向惩罚(positive punishment)的角色。在实验室管理当中,第3条应该具备较高的可行性,但仍然只属于具有较低可行性的制度性奖励。在我看来,具备最高可行性的应该是,尽可能帮助研究人员在实验上取得一个个的小胜利,小成功。这种断断续续的小胜利,以及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其实是驱动研究人员持续奋进的最好的正向增强子。第4条只怕可行性较低,因为科研人员本身就是一群容易被实验本身挫败的人群,如果再加以额外的问责,只怕会更加打击甚至劝退研究人员。制度性的问责只怕不可行,较为可行的或许是出自领导者个人的威严,或者适当的推力。
无论如何,接下来我还是打算读一读这本《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希望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提升团队执行力的管理技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