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国学大师提出过一个观点,每个年龄段,都对应着身体的每一个部分。
对于年轻人来说,要看他们的眼光是否锐利,有没有耳听八方的本事。这两者,决定了他们事业的上下限。
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的心境是否安稳,能不能承受生活的打击,都跟“心”这个字有关。一个“心”字,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能够活到多少岁,根本就不由人自己说了算。有的人比较健康,谁知道七十岁就没了。有些人卧病在床,没想到熬到了九十岁。一切,都是命。
南怀瑾大师有这么一句名言:“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学儒家,因为人生需要做加法,前路充满了希望,理应要尝试一番。中年的时候,我们要学佛家,平心静气。晚年的时候,我们要学道家,顺道自然。
这,就构成了人之一生。
02
四十岁那年,需要看“头”。
四十岁这个年纪,那是比较尴尬的,说老也不老,但说年轻,自己的精力也大不如从前了,心气不太够,为人比较低沉。
对此,有些人会疑惑,既然四十岁是一个“低沉”的年纪,为什么需要看人的“头”呢?
其实,看头,并不是看人的头型,也不是看人的样子,而是看他的“灵气”。由于头是人之身体的根本,所以它所展现出来的气息,皆是身体的精神气,也就是“灵气”。
有些人没啥灵气,就证明他的精神气不太行,眼睛比较茫然,毫无神色,脸色比较枯黄,过分疲累,补充的营养不太够。如此,他们的未来,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该吃饭的时候,要及时动嘴吃饭;该养神的时候,要放下手头上的事儿,闭目养神;该保命的时候,要劳逸结合,及时休息。
在今时今日,无数中年人都觉得,赚钱如此艰难,生活如此不易,还要闭目养神,劳逸结合,哪有这个条件和时间呢?
只能说,当下错误的选择,会给未来造成消极的影响。一步错,步步错,满盘皆输。
03
五十岁那年,需要看“心”。
上文说过,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该学“佛家”的静心了。所谓的静心,就是“随心随缘随性,听风听雨听心”的意思。
随心随缘随性,就是一种淡然生活的态度。遇到什么事儿,碰见什么人,都不要过分纠结,也不要走极端,更不要钻牛角尖,放平心态,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放平心态”这四个字,如此难做到呢?因为人这种生物,只是习惯于拥有,而无法完全放下。
就拿“钱财名利”来说,当你无法拥有,但你心心念念还要执着,那你就会做出无数的糊涂事儿,甚至走了歪路,不仅葬送了自己,还葬送了家庭。
看开,放下,不沉溺于过往,不为未来担忧,才说明我们成熟了。不然,整日都愁眉苦脸,就跟人生无望一般,那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吗?
人过五十,先要随心随性随缘,再要“听风听雨听心”。外面有什么风雨,听听就好,淡然面对。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内心,逐渐淡然了。
对此,曾国藩总结了这么一句话,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念。
04
六十岁那年,需要看“命”。
为什么四十岁不看命,五十岁也不看命,六十岁才需要“看命”呢?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四五十岁的时候,我们还看不透命。只有到了六十岁,才能感知到“命”的真谛。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命”呢?就是一条若隐若现的痕迹,它是人这辈子的写照。我们能走到哪一步,看的就是“命”。
既然说存在“命”,为什么每个人的“命”都不一样呢?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
你生来就是编制内的人,吃公家饭,虽然很难升上去,但日子过得安安稳稳,还是特别不错的。如此说来,你就有“安稳命”了。退休后,待遇一样很不错。
他生来就是打工干活的人,不仅无法活得安稳,甚至连明天的一日三餐都无法保障。到了晚年,他又能期待啥呢?说到底,他就是有“劳碌命”的人。
哪怕是“寿命”,也是一样的道理。有的人领了几个月的养老金,就没了。有的人领了十几二十年的养老金,依旧健在。这,也是“命”的问题。
有道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可求也。”
人过六十,对于命,看明白就行了。其余的,顺其自然就好。要坚信,老天会有最恰当的安排。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