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换工作的时候,我想过会遇到的很多困难,比如生物钟的调整,比如上班的距离,比如快节奏强压力,但随着慢慢适应了节奏,进入了工作状态,我发现最难的是克服舒适圈待久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把这些比喻成小怪兽。从入职的第一天,我就都在和这些小怪兽做斗争。
怪兽一:得过且过
我的leader是一个非常高要求的人,一开始我有点受不了,觉得太较真了。每个会议纪要,每一句在官方群里的发言,她都会仔细确认和修改几次后,才能发出,每一个措辞,都要斟酌一番。做汇报材料更是一丝不苟,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做到自己满意为止。
上周,我们有一个合作的方案要完成。这个方案,确实因为很多的问题,我搞了两天,觉得离自己的期望越来越远,越改越烂了。一度都想放弃了,随便弄一个好了。晚上十点多,我们再次电话会议,讨论方案,需要改动的地方非常多,而第二天下午,要在一个会上作简单的汇报,评估一下实现的难度。我心里已经有点放弃修改了,因为第二天早上我还一早上的会,根本没时间修改。我自己整理了一个简单的版本,想着下午反正只是内部做简单的评估,说清楚方案就好了,不用那么认真。
第二天上午会议结束后,leader问我,下午汇报的材料怎么样了呀,我说,根本出不来,下午我们就用简单的版本说一下就好了。leader表情立马凝重了,说,不行,现在就在这儿给我改。她看出我有点不耐烦,说,现在是十一点半吧,下午两点开会,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我们一起改,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放弃。
我立刻对自己自暴自弃感到愧疚。马上行动起来,和她一起修改,尽量在会议之前,拿出一个能够在会议上汇报的方案。
但这个方案对外呈现,远远不够。有一天下午,我和leader又在一起做方案,我再次感受到了她的认真、高标准。每一页ppt都不会轻易放过,无论从内容、形式、审美还是措辞,都不放过,精雕细琢。之前她发出一个ppt的时候,我们都在惊叹,怎么可以做得这么好,我们不是专业的,不一定有多漂亮,但我的leader做出的ppt,对于内容的总结和提炼,以及内容的呈现形式,真的让我们敬佩不已。而通过这次和她面对面的做方案,我明白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看到的好的结果的背后,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我在舒适区待久了,对于很多工作的态度都是得过且过,觉得尽力而为,差不多就行。而从leader身上,我学会了,尽力而为远远不够,我们要做的是全力以赴。
而对于内容的呈现和表现形式,其实我以前在国企,还是蛮在意的,但当我来了新公司以后,我发现大家不是那么在意的时候,我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觉得形式很无所谓,有干货就行。于是我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这两天,当我开始做出让她一次就满意的内容呈现方式的时候,当我在群里说的话不用每次再被纠正的时候,我真正体会到了这种全力以赴,高标准高要求带给自己的好处。我也渐渐明白了leader的用心。我们做项目管理,大部分时候面对的都是外部的团队,我们发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汇报材料,都代表了我们个人以及团队的形象。
在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认真,永远没有错。
怪兽二:等我想好再说
在进入项目的前两周,我是被leader推着走的,每天都会告诉我,你今天要做什么什么,每次听着一堆的事儿要做,我头都大了。每一件事儿,都不轻松。我记在todo list。常常看着一堆要做的事情,不知从何入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儿。有时候我想停下来好好想一想事情应该怎么做的时候,leader已经来找我要结果了。我愧疚的跟她说,还没想好怎么做。我真正意识到自己必须马上适应互联网的快节奏,让自己的思维快速运转,是在leader对我说,我对你的状态很不满意,太慢了。她告诉我,先把人捋清楚,群建起来,问题抛出来。我突然明白了,这或许就是互联网的节奏。很多事情等我想明白在做,根本来不及,也会错过很多机会。我需要做的就是行动,马上开始行动。在行动中,不断修正。
去年开始,我买了趁早本子,记每天要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家里的事儿,买个面包啦,交个水费啦,为了本子看起来没那么空,啥都记下来,但依然是零零散散的,没几个字。以前,我的工作是为生活服务的。我常常不知道该做什么,自己给自己找点事儿。现在,我已经不用本子了,每天抱着电脑穿梭在各个会议室,各个办公楼。用印象笔记管理todo,生怕漏下了什么事情。
以前,我们开完会,写会议纪要恐怕也要写个两三天,还得经过几次修改,才能发出去。现在,开完会半小时之内,会议纪要就要发出来了。我刚开始参会,会全程记录大家说的重点,下来再慢慢总结提炼,有时候需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在会议中就进行重点提炼,开完会半小时就发出去。
以前,我们要像大老板汇报,恐怕提前一个月就要开始准备了,还要经过多次修改。现在,我们只有一天甚至不到的时间,必须在汇报的时候,拿出最新的数据。
我现在还学会了随时随地办公,开完会就在会议室办公,找人谈事情就在休闲区办公,甚至上周还在出租车上写了会议纪要。
说实话,很累,但我很享受这种充实和快速运转的感觉。
怪兽三:政府求合作,跪舔
最近我们有个项目,是和上海政府合作的,其实是上海政府主动找到了我们。我一听,心里暗暗的想,哇,政府找我们合作的项目,那可得花心思花时间好好对待,努力满足政府的需求,达成此次合作。但我的leader的态度,让我有了一番思考。leader一听我介绍完项目背景和我们大概需要做的事情,就说,这个事情不大,不难,有几个点,你要注意,一定不要过度承诺,我们能做的做,不能做的提都不要提。第二,还是要想清楚对我们有什么价值。第三,这事儿主动权在我们手里,节奏我们把控,可以不用太着急。我听完,简直惊呆了,她的思路,和我完全不一样。
我的真实的想法是,政府都来找我们合作了,那还不快点好生伺候着,能满足的都满足,能做的都做,先把关系建立起来,以后事儿就好办了。还慢慢做,不着急,还考虑对我们的价值,天哪,我想都不敢想。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们俩思维差别在哪里。我明白了,我还是以前国企待的那种一切唯命是从,唯上的心态。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领导满意,很多时候我们和领导相互画饼,当领导满意了,再考虑可行性,做不成就找各种理由搪塞。而很少真正从业务发展的角度,从公司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当然国企的公司战略一般也是领导拍脑门子想出来的。
而leader的思维,让我明白了,我们的企业是在实实在在做事情的,当然如果能和政府合作,达成共识,更好,但如果确实我们满足不了,或者政府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和我们战略有偏差,那我们是需要郑重考虑的。
自己的思维的局限,在后面的做方案的过程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我用自己以为的政府会喜欢的话术和风格做ppt,基本都是一些非常大又虚的词,互联网+啦,大数据啦。当我把框架发给GA同学参考的时候,GA同学给的反馈是,这些词就不要提了,政府相关部门领导都很专业,我们就实实在在介绍我们产品,讲我们要做什么就好了。我又靠自己仅有的一点认知,窜出了一个方案ppt。结果被我的leader批了,没有干货!必须找相关的专门的同学给出专业的介绍和解读。再一次颠覆了我的认知。我以前总以为方案都很虚的,尤其是和政府合作的这种,原来很多政府都是很开放很专业的,如果还抱着去忽悠的心态,那这件事儿就不要做了。
最后我们拿出的实实在在的方案,获得了政府的一致认可。
怪兽四:怕麻烦人,闷头苦干
我是一个特别怕麻烦人的人,自己能搞定的,绝对不愿意麻烦别人。其实,这一点,在生活上,我还是认同的,不过,在工作上,确实需要看事情。
我原来所在的企业,大家的事儿本来就不多,基本都是闷头干自己的事儿就好,一旦涉及到协作的事儿,就得求爷爷告奶奶,遇到个态度好的,热心肠的,都觉得是赚到了。从来了公司第一天,leader就跟我说,你一定要多和大家交流,有什么不懂的多问,我最怕不说话的。我默默的点头,但其实我做的并不好。我看到大家很忙,我也不愿意打扰大家,尤其是刚来了,对于很多工具不熟悉,上手比较慢,宁愿多花点时间去百度。后来我发现,有的事情自己百度能解决,多花一点时间也能达到效果。但很多工作,自己花了几倍的时间,可能稍微求助一下专业的同学分分钟就搞定了。我的leader跟我说,要学会借力,最高效的完成工作。
这一点在写上海项目方案的时候,我终于体会到了。作为项目经理,我收到项目组同学窜出来的资料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貌似大家也认真准备了不少,但东西完全不是我们想要的。我费了半天劲,用大家给的有限的素材窜出一个方案出来的时候,自己也不满意。leader看不下去了,说这事儿不是这么做的。虽然是我们项目组的事儿,但所有的资料,不是都要项目同学来写,需要哪块的资料,都应该找相关的最专业的同学。我默默的问,可是这些人我都不认识,可以直接找吗?leader说,当然可以了。我抱着怀疑的态度开始找专业的同学,我怕被拒绝,怕被忽略,后来我发现我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我们很快找到了最专业的材料,之前的很多工作其实都是白做了,原因就在于,我们不懂得借力,什么都指望内部解决。
还有一次,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一个同学提到了有个部门去年曾经做过类似的项目,可以问一下当初有没有踩过什么坑。leader说,你现在就拉会,把当时做项目的人拉进来,问问。当时是晚上十点。我内心再次崩溃,弱弱的问,现在吗?leader说,对,现在!我忐忑的拉了群,这些人,我都不曾认识,直接了当的说出了我们的困惑。我其实对于大家会不会搭理,还是持怀疑态度的。没过多久,相关的同学就在群里帮我们答疑解惑,并把当时的一些材料给到了我们,并说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起开会再讨论一下这个事情。这是我刚入职不久的事情,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互联网公司的open。无论是不是项目相关的同学,我们有疑问都随时可以求助,随时可以提出,随时可以求助外援。而我原来的公司,自己分内的事情都推三阻四,更别说别人的事儿了。虽然我对这种行为很不屑,但待久了,慢慢自己多少也受点影响,别人找我,我可能也会热心的求助,但因为太多次受伤,我不愿求助别人了。
现在,我学会了避免闷头苦干,学会借助外力,最高效的完成工作。
怪兽五:下班了就别找我了
对于很晚了还找同事这件事儿,也让我纠结了很久。原来我是一个把工作和生活分的特别开的人,基本下班时间,工作的电话,我就不太接了,事实上是一般都没啥事儿。和同事,除了两个特别要好的,其他人工作时间之外,我们是不会联系的。而且,我们往往都不会有那么紧急的事儿,所以晚上找同事这件事儿,根本不会发生,有什么事儿,都第二天再说。
第一次leader晚上十一点多让我拉会的时候,我觉得不可思议,内心充满了愧疚。现在慢慢适应了大家晚上十一二点可能还在群里讨论工作。但对于我需要单独的很晚找同事,我还是心理有点不舒服,直到我参加team的团建,听到一个同学讲他的故事,我释然了。
他原来在360,有一次系统上线,他们通宵,凌晨4点的时候,出现了一个bug,需要找相关的同学解决。他的leader说,给他打电话吧。他有点迟疑,有点不忍心,毕竟是凌晨4点。他的leader看出了他的迟疑,跟他说,没事儿,你打吧,他如果有点迟疑,你可以跟我说。他电话打过去了,凌晨4点,对方接了,没有半点不爽,迟疑,不耐烦,马上起床解决问题。他说通过这件事儿,他明白了,一起做事的人,很重要,大家是不是把这个事情都当成自己的事儿,很重要。
我突然也明白了,并也释怀了。能与这帮人一起共事,是我的幸运。
怪兽六:做好自己的事儿就好了,保证项目按时交付就好了
换了新工作,对我来说,确实是从零开始。换了行业,换了岗位,没有任何经验,对岗位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意识里,我认为项目经理就是做好项目规划,推进项目按计划实施,按时保质交付就好了。来了以后发现,天呀,更懵了,我们做的事情很杂,很碎,可以说什么都得考虑都得做。
我刚开始总会去想一想,这事儿我该做吗?该我管吗?leader跟我说,做项目经理,要想做的好的,最重要的就是ownership。你刚来,现在就是要什么都做,多做,你要能主动张罗起一堆事儿,主动去解决问题。慢慢你才能选择什么做,什么不做。
随着一段时间的了解,我才明白leader说的话,这边的项目经理,跟很多公司的项目经理不太一样,对于项目没有决策权,却同样需要为项目交付负责,可以说是为项目owner补位的。想做的轻松,也可以,说白了,这事儿没有你,也能推。但要想自己在从中找到价值,得到认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我们需要付出甚至比项目owner更多的努力和思考。难就难在这里。我们部门的同事,每个人都非常非常的优秀,或许足够优秀的人,才能承受这份压力和快速成长的痛苦吧。
通过这两个月的学习和观察,我慢慢总结了在这里做项目经理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动做小事儿,建立信任感。
我们不管是跟项目,还是管FT、管部门,刚进入,都需要一个熟悉和建立信任感的阶段。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什么都做, 别人没时间做的事儿,我们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儿,我们试着做;别人不屑做的事儿,我们来做。我们需要通过做很多的小事情,获得项目owner和成员的信任。
第二阶段,完成项目owner希望我们协助解决的问题
在慢慢和项目owner、或者部门GM熟悉后,他有事情慢慢就会找我们了。这个阶段,就需要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希望我们怎么和他配合,现在遇到什么问题,能够帮他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第三阶段,了解业务,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对项目决策、流程机制产生一定影响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慢慢从琐事儿中抽身,慢慢从被动的接受问题,开始变主动了。主动了解业务,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动了解组织架构,了解流程机制,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议。主动的发现问题和风险,主动的为项目争取一些资源,主动为项目提供一些决策依据,主动推动项目走向成功,主动推动组织走向成熟。
第四阶段,从业务视角抽离,不同的视角看项目,识别出项目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
在深入了解业务的同时,我们必须随时能够让自己从业务视角抽离,从不同的视角看项目,看问题,我们需要能看到更多项目owner或部门GM身在其中看不到的问题和风险。
对于进入部门、FT的项目经理,同样需要常常提醒自己,从全局的角度看部门发展,看流程制度,看风险问题。
所以,需要我们对公司战略、对组织架构、对资源大盘有更多的了解,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项目,看问题,能够识别出项目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提前做好预案和把控。
第五阶段,对公司项目决策、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具有权威的影响力
最后一个阶段,这是我理解的项目管理的最高阶段了。能够对公司的项目决策、管理流程、组织架构、资源分配产生权威性的影响。
每个阶段可能不是完全剥离的,会有一些融合。进阶的路,也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有很强的主动性、推动力、洞察和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入职两个月了,确实如刚入职的时候,同事开玩笑说的,入职两个月,已是老员工。这两个月,我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加班到深夜,第一次晚上开会,第一次周末加班,第一次工作到半夜,确实很累,确实有压力,确实常常想大哭一场,但我的内心却从未如此坚信和笃定!
人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但愿我们每个选择都遵从自己的内心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