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做了一夜梦。恒公,恒王,襄公、襄王……晕了脑子。按自己理解的思路记下来。
郑为什么倒霉呢?
其实郑的第一位国君郑桓公还是蛮聪明的,只是有些胆小。
他是周宣王姬静的弟弟,封在郑。开始时郑在西方。为什么说他聪明又胆小呢?我们先来看看周朝初封时的情况。
周初大分封:西周初年周武王,周公,成王等先后建置了七十多诸侯国。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卫、鲁、齐、晋、燕、宋、吴。
封地建国,封的是同宗同族以及有功之人,同时这些诸侯国是为了保卫国朝,带有任务的。
卫、鲁、齐是在周朝东方,是为了防御殷商的反动势力。
卫是武王弟弟康叔的封地,即原商王所在的殷都旧地。
鲁是武王弟弟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原奄国所在(今山东曲阜)。
齐是姜太公封地,地盘大,后成为周朝的东方大国。
晋国它主要是为了负责防御西北部戎狄部落。
燕与鲁、齐、卫、晋遥相呼应,成掎角之势。燕之东有孤竹国,“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中的伯夷叔齐就是孤竹人。
宋国是周武王封商朝后裔微子而建立的,是东南方最大的诸候国。
吴是周朝在东南方建立的最远同姓诸候国。
而我们的郑恒公他看出了犬戒的强大,就把自己的封地向东移,借了两个小国各五个城池。你看他是不是又聪明又胆小。
他把这十个城给儿子管理,自己还在周朝做官,所以当幽王死了,他也死了。估计因为他跟随周天子而亡,所以就说他有智慧,有远见。名声还是很重要的。
他儿子郑武公又跟随周平王迁到虢邻之间。到了晋的南边。
当时的郑和周王朝还是很亲密的。按现在的话说:“没出五服,咱还是一家人呢”。
郑是周朝坚定的拥护者。同时晋,秦,虢都表现不错,齐国心也向着祖国中心的。所以周平王时,虽遭犬戎打击,大家心是一致的,周朝有难,八方诸候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的。
好嘛,到了郑三代,郑庄公他看看周围:南是周天子,家里人;北是晋,地盘不小,实力也不小呀;西边秦,野蛮人。我的地盘不行呀,我是龙,却盘着;我是虎,却踞着。我要发展怎么办呢?
天下边境荒地倒大,可离政治中心远,不符合我正宗贵族的地位。周王朝的东边,把那些小国收拾收拾地盘也不错呀。再往东,卫、宋、陈、蔡实力也不大,我这个皇亲国戚也不怕。于是他就把郑都迁到新郑这个地方。
郑庄公很有计谋。他对弟弟忍的住,最后弟弟成了共叔段,他很高兴。这也是《春秋》记录的第一个故事。
春秋是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共295年。而《春秋》记录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郑庄公一开心,又想壮大了,对周朝就忍不住了,常常出手试探。今天割老家地里的麦子,明天又以长辈身份依老卖老,还常常出兵打打卫宋。
当时晋国内部正闹事,秦国身份地位不高,说不上话,齐国倒资格老,人家埋头苦干,只看热闹。再说了,你们一会儿恼,一会儿好;跟你说理,你们讲情;跟着讲情,他又说他是周朝国卿,正处理国家大事。说不过呀,罢了,你们一家人,随你们自己玩去吧。最后,周恒王生气了,率大军也去郑搞搞大事。可惜却输了,堂堂天下共主,丢大脸了。
这次玩大了,其他诸候国君一看,呀,周王朝也没想像那么尊贵嘛。只是这个郑国太狡猾,一不小心成了个小霸王,不仅周围的小国都怕他,要联合起来才能活下去,现在共主都被他活抓了,不得了,要警惕,要小心。
人人说“早起的鸟有虫吃”,不知道“早起的虫被鸟吃”。“出头的椽子先坏”,没有经验,不就坏事了,难怪以后他倒霉。有时有经验还经不住人性欲望的考验呢。
各诸候刚对郑有了不同的心思时,郑庄公西游了。终于知道为了后世英明的皇帝们晚年为什么得过且过了吗,得让后辈得到磨练机会呀。
郑庄公去了极乐世界。有时,龙的儿子也可能是虫,郑庄公的儿子就差不多。兄弟间先闹开了,宋、齐又先后出手,势必将郑压下去才罢休。
宋和郑是邻居,又是死对头,所以掺和进来。齐呢,在周和郑玩家家时,人家也有目标呢,现在终于要露头了。
当时的齐国是齐襄公在位,国力上升。但齐襄公有名气,和他与异母妹文姜乱伦也有关。他有个更有名的弟弟,叫小白。小白不白,相反很厉害,就是春秋五霸之首——“尊王攘夷”的齐恒公。
齐国南有鲁,莒国;西有卫,宋。彼此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联姻。
至于姜小白同志如何从逃亡公子当上国君,又从国君成为霸主的,那就是长长的故事了。各个史书都不会错过大书特书的机会。围在他身边的名人故事数不胜数,比如管仲,公子无知,公子纠等等。最特别的是歌舞妓院产生于此时,是要交税,合法的那种。
齐恒公称霸,郑国就矮了头。不过,即使再英明的智者,人生都会留有遗憾。齐恒公也不例外,他晚年任用小人,留下继位祸事。
这时宋又來插了一手,宋襄公扶持了齐公子照继位,即齐孝公。此时为公元前642年,周襄王十年。
宋襄公成功帮助齐国国君,心里得了意。上次我大宋伸手,郑国就乱了,这次齐国更牛拜,我宋襄公又管成功了,看来我宋国也很厉害,也可弄个霸主当当。
春秋战国之所以迷人,在于它的自由随性,在于它的光明正大。后世也有许多谋权篡位之事,大都隐秘的谋化。不像春秋战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虽然出现了许多父子,母子,兄弟之争的惨事,但人人却像是伤而不哀,死得其所,酣畅淋漓、明明白白的为自己活了一场。
我们宋襄公也是如此,想到就做,就这样自己称了霸主,邀请大家会盟。只可惜错估了形势。
首先齐孝公竟然没来,这个真是个白眼狼呀。然后来了几个小国,估计以为是来串过门,吃过饭聚聚呢。毕竟以前常相聚。大家一起扛过枪,打过郑小霸王的,现在再联络联络感情。
楚国倒来了,中原国一向看不起楚南蛮。楚国爵位最小,被大家瞧不起,楚一生气,自己封了王,什么“伯侯”、“君侯”,有我楚王大吗?就是仍然不被大家放在眼里。
“难道这次请我来,是确认我楚王的地位?”楚人太浪漫,容易自作多情。到了会盟地,一看,我的“王”还大不过你“公侯”,称你为“霸主”?
“我这暴脾气,”楚文王道:“我们楚人浪漫,可也不傻。你这过时的旧古董,也不看看现在啥形势,其他不谈,看看我们楚都发展成高科技时代了。你这落伍的家伙,你当霸王?我不就是天王!”
宋襄公不服,怎么办,打呀。
于是楚宋就开打。楚人热情奔放,情绪易调动。宋一看,楚人战势这么高涨,打不过呀。怎么办,宋襄公打出“仁义”旗号,想感动楚人的。只是在利益面前,感情还是能被理智战胜的。最终,楚人赢了。
谁赢谁知道,这感觉,低调不了呀。楚文王一开心,也膨胀了。人心不古,中原又掀起了新的争霸之路。
这次就是楚、秦、晋三国来玩了,其他国是不带的。就郑有前科,大家有时用他来作伐。又因为郑地理位置很奇特,在三国包围圈中,于是悲催了。看来聪明人也只能走一步,看三步,看不到十步远呀。
下章讲郑的倒霉史,晋秦关系史,以及三国如何陆续称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