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那几家村镇银行的事闹的沸沸扬扬,24天了依然没解决,所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私下跑来问:
“自己买的其它互联网存款产品,该不该提前取出来?”
对于这个事情,实际上还是需要具体银行具体分析。
有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是五十万以内的存款,还是可以买或者继续持有;
另一部分人会选择性购买,挑资质好点的银行购买,小的村镇银行就敬而远之;
还有一部分更极端,把钱都取出来买四大行,因为这部分人被那几家村镇银行整怕了,怕风险扩散,怕其它中小银行跟着“有样学样”。
再回到是否继续持有的问题上。主要还是看买的银行本身信用是否足够高。信用度如果足够高,比如工、农、中、建、招商、邮政等银行,还有像国开行、农发行那些政策性银行,信用度几乎都是最高的一批。
普通老百姓要看银行的资质,个人认为主要看的无非就三个方面。
一、看股东背景
国资系的银行比民营老板开的银行要好得多。国资更注重名声,私人老板搞的玩意儿,我一直都是持怀疑态度,您跟极个别私人老板耍流氓的话,很多时候就是班门弄斧,别人是真流氓,而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哪能跟流氓比谁更流氓。
国资系背景银行要好的多,真正有地方上某某实权部门直接控股、甚至直接参股、间接控股的(股权关系隔了三层及以上的除外),哪怕是当年的P凸P,都没少过投资人一分钱本息。
2018年我们从p凸p里面转型切换去买城投债时,把能查到的所有的所谓“国资”平台,做过两次深入全面的统计分析。
正因为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统计,以及我们线下多年了解到的情况,然后才在当年做的转型去买城投债的决定。
过去三年多,我们买了50多只城投债,大大小小的地方也买过几十个,标债目前都买了8次,如图仅是一个其中一家管理人做的标债。
至少截止到目前看,还没遇到过终极风险,收了169次款,就只有一次是晚了两个工作日付,其它都是正常或者提前付的。结果村镇银行的互联网存款,却一次就有5家出现技术性故障的,这咋说啊!
虽然过去几年中小银行的互联网存款产品比较火,但我一直都没去买过,个人平时的流动资金都是放在中行的现金类理财产品中,年化收益2点几。
有两只每天有最高50万的快速赎回额度,比较灵活,方便周转,也不想因为买个存款还要担风险。
二、看银行是否发过债
一般来说,能发出过标债的银行资质要好一些。能发出债券的都是被很多第三方机构做过深入地调研了解,国内的债券违约几率还是很低,所有的债券,每年的边际违约率大概也有0.2%左右。
平时每年债券的边际违约率就0.2%左右,今年已然过去了4个多月了,所有违约债券的金额才122亿,存量的债券至少也有好几十万亿,仅城投债券的存量规模都超13万亿,违约几率还是很低的。
像最近那五家村镇银行包括其母公司,以前都没成功发过债,而在出事之前也不是国资系背景的银行。
三、看主体信用评级
一般能发出标准债的企业都会有主体信用评级,而且很多企业在发债之前,都是需要先做主体信用评级,然后才能发出来标准债券。第二点和第三点几乎是同步进行,在国内信用等级最高的就是AAA,AA级的都算是资质不错的。
国内有资质做评级的机构只有几家,像中诚信、东方金诚、大公国际、中国标普信用,其它的还有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深圳鹏元等,这几家给的评级结果,交易所、发改委和券商都会认可。
只有具备资质的机构才可以去做评级,公司的经营范围里面就有,像东方金诚的经营范围。
它里面就有允许“从事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企业主体及债项评级”。企业都是在经营范围内合法地开展活动。当年P凸P里面的之家、天眼、融360类的,那些都是偏向于广告传媒类的公司主体,经营范围里面也没有允许去从事证券市场的资信评级资质,这类只能是山寨评级。真正能拿到AA主体信用评级的企业,再差都差不到哪里去。国内信用评级最高的才是AAA,结果当年有些山寨的评级机构给P2P平台AAAAA评级,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啊,就这么山寨的5A评级,还把涉世不深的年轻人给忽悠住了,因为“长得好看”。
简单的说,就是国资开的银行,或者发过债券的银行,尤其是还有存量债券没到期,您的存款到期时间又比它存量债券都还早点到期的银行信用能高点,我们以前买非标城投就是这个思路。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