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说说混乱不堪的南北朝时期。
先说南方地区。淝水之战后,曾经统一北方的前秦分崩瓦解,君主苻坚身死而国灭;获胜者东晋也未好到哪儿,统帅谢玄、谢安先后病故,政局混乱陷入内乱,导致无力收复故土。在肥水之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的“北府兵”登上南方政坛,成为影响南朝政权的一股重要力量。
北府兵的创立在肥水之战的前5年,东晋大将谢安收拢北方流民,练成劲旅,号”北府兵“,以刘牢之为参将;淝水之战后,刘牢之掌握了北府兵,成为东晋王朝中央政权和地方割据势力争先拉拢的军事力量,部将刘裕渐露头角;刘牢之叛变不成而自杀后,刘裕接管北府兵,先后平定孙恩、卢循、刘毅等人的叛乱,晋升为太尉,掌管朝政。刘裕先后消灭了若干政敌,为了名正言顺登基称帝,发动了北伐。
刘裕第一次北伐,目标是南燕国,公元409年,刘裕率兵从建康(今南京)出发,渡长江、过淮河至琅邪,随后以车阵大破南燕的铁骑,围困南燕国都城八个多月后,终于消灭南燕国,擒杀南燕君主慕容超。
消灭南燕后,刘裕致力于勘定内乱,巩固权位,并于416年发动第二次北伐,目标是关中地区的后秦。刘裕亲自带领大军从淮河、泗水、清河入黄河,以王镇恶、檀道济为前锋,沿河西进,先取洛阳,后直指长安。期间刘裕率亲卫在河内地区以车兵、步兵、水师组成的却月阵,击败了前来援助的北魏铁骑;公元417年晋军前锋奇袭长安得手,后秦灭亡,东晋光复洛阳、长安两都,成为南朝北伐事业的顶峰。
可惜的是,417年,刘裕为稳定后方统治,返回建康;前方将领相互杀戮,内争不断,导致关中再度失手。名将凋落的同时,百战精锐也大都丧失,导致南朝武力衰弱不振,一时再也无力北伐。刘裕在建康篡位自立,国号为宋,是为宋武帝。刘宋篡晋,开启了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
南方的刘裕在建国后慑服豪强,整顿朝纲,力求节俭,一时间政风甚佳;但他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且托付非人,在其身后刘宋宗室自相残杀。后世刘宋诸帝皆如此般,导致祸乱相乘,骨肉相猜,终于被萧道成篡位成功,改国号为齐,是为齐高帝。
萧齐延续了刘宋的宗室猜忌之风,持续时间较短,政权就被萧衍所夺取,并建国梁,是为梁武帝。梁武帝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君臣克勤克俭,政治清明,国内安定,蔚然盛世;同时在钟离之役击败北魏大军,取得大捷;后陈庆之北伐而失败,南北朝大体上保持稳定。梁武帝晚年政治腐败,崇信佛法,重用降将,终导致侯景之乱。在平定叛乱之后,萧齐内乱不断,诸王相互讨伐使得帝位频繁更替,后被陈霸先占据高位,建国陈,是为陈武帝。此时南朝已经国土残破,国势不振。
宋齐梁陈相互更替,各方势力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南朝人口大减,疆域一再缩小,国力已大不如北方,终于被北朝灭亡。
再表北方的统一。北魏拓跋珪崛起于淝水之战后,经过拓跋绍,在拓跋焘时期先后消灭北凉、夏、北燕等割据诸国,完成北方统一,是为太武帝。北魏的强大一方面是因为鲜卑人既有塞外民族的勇武,又因客居汉地所带来的团结,因此具备了强大的武力;另一方面北魏颇为笼络汉人,与世族门阀合作,达到“以汉制汉”的目的,并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北魏统一北方后,历经冯太后临朝称制、迁都洛阳、逐步汉化,大大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和生活水准,但也沾染了奢侈、文弱的缺点。在宣武帝时期,外戚、宦官先后专权,胡太后临朝后朝政益乱,逐步开始衰乱。政治风气也日益腐化,军纪松弛,叛乱不断,终于酿成六镇之乱,为魏室的灭亡埋下隐患。
在平定六镇之乱后,尔朱荣于洛河边灭王公大臣二千余人,给北方的氏族带来沉重打击;后高欢、宇文泰分割北方为东魏、西魏,后分别建国为北齐、北周。在周武帝时期,周军讨伐北齐,灭其国而再度统一北方。
北方再度统一后,杨坚窃取军政大权,轻易取代了宇文氏,在平定内部叛乱后,杨坚建隋朝,是为隋文帝。公元588年,隋文帝派遣五十万大军,八路攻陈,一举而平定陈室,天下再度统一。
隋平南陈,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首先,从西晋的八王之乱开始,中国境内分裂战乱已达三百余年,至此隋文帝再造统一大局,并传承至李唐盛世,其功绩不亚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其次,若不是其篡周建隋,那么首次征服中国的外族,极可能是鲜卑人的北周了,这一点也是值得民族主义人士点赞的。
自三国到隋朝,南北再度归一,可谓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大事件。分析乱因,外戚乱政、军头亡国。隋杨坚以外戚身份领军、监国,夺取外甥的江山,进而一统南北,但是并未消灭门阀政治,为二世而亡埋下伏笔。究其一代,文治武功,都可谓是中华之鼎盛时期,因此治国必掌军权、灭外戚、举寒士,方可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