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水兔儿,曾经在五百强企业工作,在加拿大学习。
那么怎样高效过好每一天呢?
你应该有一个准时的生活态度
准时的生活就是Well-organized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井井有条的生活,就是你按照计划把自己要做的事情一件件做完,所以我用这个well-organized的翻译
在我看来准时的生活态度包括:
前面这两点很多鸡汤包括成功学的书籍里面已经讲了许多了,所以我今天会把重点放在养成习惯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惯性定律“在物体不受外力时,物体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所以我想说的是,当你不受外力的时候你不需要自己逼自己,当你养成习惯之后你会有一种惯性做这些事情,然后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比以前多的事情。
首先你做一件事情前一定要想清楚:为何
大家小时候都有想要好好学习英语,那你为什么要学好英语,是因为工作晋升,可能是说去国外排名比较高的学校,比如你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才能完成这个目标,包括你完成这个目标你除了学好英语还要完成一些什么事情才能帮助你完成这个目标。所以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想清楚。
可量化
比如托福我要考到100分,那么你就应该对应去做计划。我想托福成绩到120,先不说你能能不能考到120,就讲成绩从100-120这个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益,我觉得这个需要嗯确立一个合适的目标,然后一定要确定一下自己到底有木有那么多时间,究竟为了多考出一分付出的代价值不值得。
记录时间
比如你要在一个月内看完一本书那么你现在开始每天你就要在时间轴里记录下来,你就有一个timeline的概念,比如你一天读一章,大家每天都有很多事情,所以你就好做好分配,然后每天去回顾看你做完了这些事情没有,长期以往对自己的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都有一种反馈的作用。
Chronodex
每一个时间段,它的面积是不一样的,这样一种面积是代表你任务的量和难度,所以你做完一个大面积的任务量的时候你就做一些面积小的任务量,中间可以休息一下,就是说你填充任务的时候要留有空隙,比如说,我之前我学习JS的时候为什么会在后面的作业跟不上,就是因为我第五节课没有听,而后面几天因为一些事情就拉下了,然后我就一直比别人慢一节课,我想说的是你落了一节课,然后你可能就想放弃了,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你可以继续听直播,然后再往回看,还是按照课程的进度来。
养成习惯
一天完成不如循序渐进
你可能第一天志得意满,比如你计划一天看一个章节,可能你第一天就刷了三个章节,哎呀,那我第二三天可以休息了,但是当你第四天打开书你发现前面的都忘光了,也可能你会想着说,第四天我因为一个什么事情耽误了反正我第五天可以补两天的,或者你觉得也忘记了,你又有什么事情,感觉永远都读不完啦。
其实我想说你宁愿提前两天完成你的任务你也不要休息,因为你一旦休息了回到以前那个状态就很难了,尤其你会忘记,所以希望大家你列出了任务,每天你给自己的最低量就是一定要完成,不要跟着进度表走,如果你提前了就把终点往前提前,千万不要因为休息了就落下了。很多的学习一定要日结,包括新大的上课录屏只会保留一周,一定要在这一周学完。当你不停的时候你是不会感觉到累的。
高效有别于速成
速成是急于求成,而高效能是一种时间的高效利用,通俗的说就是最大化地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对于速成,商鞅游说秦孝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史记中这样描述:前362年,秦孝公在秦国国内发布求贤令,命宾客群臣献富国强兵之策。在魏国的商鞅得知后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面见秦孝公。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指责商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五日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不能接受并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商鞅第三次会见秦孝公时用霸道之术游说,获得孝公的肯定但没有被采用,但商鞅此时已领会孝公心中的意图。最后商鞅见孝公时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景监不得其解,向商鞅询问缘由。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商鞅说秦孝公意图在当今争霸天下,所以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后来商鞅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在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
最后商鞅为秦国制定了极强功利性的法律,在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但商鞅说过“这样一来,国运终究不可能超过商朝和周朝。”最后暴秦在统一中国以后不到二十年就灭亡啦,后世惨遭灭族。不知道秦孝公知道自己的子孙会这样的结果,他是否后悔选择了霸道治国的道路。
秦孝公虽然死了,但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和他一样,追求速效,而不是长远的王道。讲完历史回到现实,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想要有短期的办法达到长期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反脆弱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变的高效
《反脆弱》是塔雷布写《黑天鹅》这本书的续集
这本书里面说“当人们不断地接受小剂量的某种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额外的或更大剂量的同类物质逐步产生免疫力。”就是我们打得疫苗,对学习和工作是同理的。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强韧。而是反脆弱,就是在挫折中日益强大,欲速则不达,积少成多。
比如有些人有带着kindle的习惯,出门不带上我不知道我上了地铁我干嘛。养成习惯后你就习惯这个状态,然后当你习惯了这个状态就觉得最近过得好平淡,你就想着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然后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到更充实,慢慢你就会发现你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呢。
还有些人觉得你越来越高效最后学这么多跟你专业没关系的知识有用吗,其实很多人文学科,很多你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都会碰撞出火花。
这里就涉及到实用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写过一本《实用主义》是一部哲学理论书籍,也是一部塑造美国气质的书。书中作者用效果和影响两个因素来判断是否实用。
就比如多数人心目中对文科的印象都是不好就业,也就是不实用。是因为文科类的观点没有严谨的数学推导,很容易被人反驳。但是这并不是不实用,要看你追求的是长远的大道还是短时的霸道。
在《大学之道》这本书中作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美国,一工作工资就比较高的是工科学院的毕业生,而像哈佛、普林斯顿这样的顶级名校的毕业生在一开始的时候,工资相比之下要少很多,因为他们在大学接受的是人文教育,所教的不是直接的工作技能。但对比十年后大家的收入,就发现那些有着人文教育背景的人,后来居上啦。而且社会地位提高的快,也就是他们追求的是上面讲过的大道。而学习了一个好专业的人,不过是掌握了一些霸道而已。
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我再举个例子,比如你看一篇专业文献的时候,你可以拿读文章时候用的思维导图app来加强理解,将元认知的能力和理科的科学思想相互碰撞。你也可以把一篇论文倒入自己的做人文书籍的读书笔记app里,用读文科文章的办法去每一段找出重点句子,再将这些逻辑顺起来,去学习理科的论文,有助于你更好的理解。
再比如你的论文要发表,总想着怎么提出新的方案去证明问题比如A,你总想着应该是要被证明的,但是,有一次我听到薛老师的演讲说,因为你如果有那些新知识你就不能证明这些新知识,能被证伪的才是地道。当不能被证伪的时候我们姑且认为他是对的。
我当时就感觉一下子就通了,只要你证明了前面的论文是片面的局限的,后面自然有人会来证明你的这篇论文是片面的。所以呢这是我认为人文学科哎包括你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看似没有用,其实都是让你在今后的成长中更有后劲。
希望我们都能在7年的写作中,一生的学习中,追求高效同时不忘心中的大道,不忘欲速则不达,用道德规范行为,用知识指引方向。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带给大家一点启发,谢谢班长组长和值月生还有板报的作者和主持人,谢谢我们7组的小伙伴,谢谢老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