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与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面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作出的重大改革,相当的一部分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观念上不适应。在加之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在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难以有效吸收消化,甚至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且能有效的应对应试教育的要求,对新的教学模式存有抵触心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形式化、表面化和绝对化的现象,阻碍了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化发展。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1、分组随意,分工不明
教师分小组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的分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更使的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2、任务不清,时间不足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只重视了课堂的“花样”, 合作学习任务不清,对教学目标吃不透,重难点把握不准,
3、小组合作学习安排的时间不足。
他们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将合作问题呈现后,未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 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研究讨论。
4、配合不积极,评价不全。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很多时候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由此难以形成真正的合作。教师很少关注那些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教师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5、小组学习互动的目的就是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或教学高潮,甚至是为了吸引评委和听课教师而做秀的。是迎合新课标的精神而设置的。公开课、优质课不得不用,平时不用,因为耗时费神。因为小组互动学习要占用教师讲解时间,学生成绩很难提高。
6、过多地安排小组互动的内容和次数,讨论、研究的问题没有价值。好像非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解决问题。
7、教师的引导、点拨不到位。有限时间内,小组探索不出答案,总结不出规律。
盲目的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也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二、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实效的有效途径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首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2、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不能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3、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1)、小组人数要合理,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2)、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4、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5、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
6、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7、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8、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