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在心理课上,学到一个最重要的心理学原则就是不要评判。这个在之前的课上,老师也反复重申过:专注,聆听,同理,不评判。可是要在生活中做到这个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上课时的一件事情就直接给我一个觉知和提醒。有一位梁同学来晚了,进门时情绪很激动,老师停下来,让梁同学释放和平复一下情绪。当时她特别想哭,但又什么东西阻隔在她的情绪里,她非常压抑。老师引导她把情绪宣泄出来,她放声地哭起来,之后她渐渐平静下来,告诉老师可以了。老师问她发生了什么?梁同学就把事情和引起的情绪具体的说了一遍。老师借助这件事问我们其他的同学:当梁同学从进门到她解释之前,你们的心中都在想什么?同学们一个个陈述一下。九个同学大概讲述了六个方面的原因,只有一个同学接近梁同学发生这件事的真正原因。我也是那个误判的同学之一。
老师接着问,现在你们听到梁同学自己的原因和你们心中的想像的原因不一样时,现在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并且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子?
我感到看到梁同学的第一眼起,她面部表情坚硬,眼神向下看,因为是我给她开的门,她没有像平时那样友好的对视交流,并且感受到她有控制不住想流泪的感觉,后来又见她极度委屈压抑,痛哭,身体起伏得特别厉害。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一定是她在给别的求助者咨询时受到委屈,挫折,亦或者是出现了对求助者感觉无能为力的事情。我感觉我的观察很仔细,感觉也很正确,但其实好笑的是,梁同学是因为家庭的事情,并且她的情绪里不只有委屈和无奈,也有喜悦,和安定。
老师又进一步引导说,平时我们常说的,专注,聆听,同理,不评判,大家今天应该可以感受得到。因为你所有的评判都是你把看到现象结合了你以往的意识当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做出的结论,但这极有可能不会与来访者真正的东西是契合的。老师说到这里,我也明白我有刚才的误判也是因为上一节课梁同学曾经讲过她的故事以及她的一个正在进行的一个咨询引起的。
不评判就会减少误会的发生,多聆听,就会尽可能明白你面对的这个人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对方话才说了一般,我们就急急的说,我明白你说的是什么了,你应该怎么怎么,对方可能会懵懂无奈。我和女儿的日常交流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女儿会愤怒的告诉我,你从来都没有认真听完整,听明白我要说的是什么,都是我刚一说,还没说完,你就会拿你那一套理论给我说,要我怎样?我都快郁闷死了。我也深深地知道,都是我的习惯,我的经验,我已往的意识马上告诉我,孩子刚说前半句,我就觉得她要表达什么,其实不是的。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故事,妈妈下班回家了,小孩子一手拿一个苹果,看着妈妈。妈妈对孩子说:宝贝,让你的苹果给妈妈一个吧,妈妈今天上班可累了。孩子就把两个苹果每一个都咬了一口。妈妈看到这里,心里立刻难受了,又带一点愤怒,正要开口批评孩子。这时孩子伸出右手把苹果递给妈妈:妈妈,我尝了一下,这个最甜。妈妈一怔,伸手抱住了孩子。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要认真倾听,别人的世界不一定是你理解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