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将《解密无印良品》阅读了好几遍,也查阅了“无印良品”变革的相关资料,做了些笔记,本不想发表些什么意见,省得“讨人嫌”,自讨无趣,写也是白写,就当是自己复习功课。当然写出来是出于对公司的忠诚、出于良知、出于责任,有别于空穴来风的“汇报”、见风使舵的“机灵”、言听计从的“乖巧”、名不符实的“承诺”、见利忘义的“殷情”、徒有其表的“谦逊”、虚张声势的“勤劳”、拉帮结派的“团结”、言过其实的“壮举”、无往不利的“执行”、鼠目寸光的“灼见”、信口雌黄的“指导”。
读罢此书,似乎亲身经历了那场“壮士断腕”的使然与毅然,“绝处逢生”的必然,“柳暗花明”的豁然。有了催生变革的“使然”,采取行动的“毅然”,就不难想到胜利的“必然”,和勃发生机的“豁然”。在“无印良品”这场惊天动地的变革中,印象最深刻的几个词汇:品牌化、现代化、标准化、精细化、行动力。
一、品牌化。品牌的重要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在现有利益驱使下,抓住了眼前的利益,却牺牲了品牌。“无印良品”为了品牌声誉,不惜将数十亿日元的服装烧毁。我们集团这一块是非常重视的,学习了俞董和徐总的讲话:紧跟时代步伐,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社会大众;注重品牌效应,注重质量技术,注重公益服务,注重长远发展;关心基层建设,关心百姓民生,关心员工健康。这种品牌意识让人瞠目结舌,无形间,这种举措应势而生,符合政策、温暖人心,知名度、美誉度响誉全国,余音绕梁。本人也是受益匪浅。
二、现代化。“无印良品”在2000年前后发展受阻,面临倒闭危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体制跟不上时代发展,倒逼改革必须“背水一战”。这种改革不是凭经验、直觉,而是顺应百姓需求,顺应时代发展,顺应发展规律。要懂得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医疗机构不是路边摊,不能鸟枪换炮,要脚踏实地打造百年老店,这就要求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内功,要有类似“6S”管理模式,要有“教学医疗机构”的专业素养,要有品质服务大众的理念,要有运行流畅的机制,要有精细化的操作规范等。外功,就是树企业形象,包括人员形象、员工素养、公益形象、产品声誉、服务品质等。
三、标准化。“无印良品”通篇的重点介绍的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汇聚点滴成“GRAM”,避免经验人才流失导致的困窘,避免新入职的茫然,避免遇事无从应对的尴尬,避免部门竞争协作不力的困境,避免个人或部门“小心思”的干扰,避免过于以权代管的对抗。标准化,不仅是具体事项的标准化,平台的标准化,流程的标准化,更是机制的标准化,确保公司整体运营环环相扣、协作流畅、有的放矢、自觉有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成果归公。我们公司的标准化体现在上层,体现在分院核心,重心在具体产生销售业绩的渠道,那些抽象的、不直接产生业绩,但又是重要支撑的岗位是难以实现标准化的,最后把重要的需要标准化的岗位变成了可有可无,本末倒置。如外联、政策研究、医供体专员、品牌运营(品牌运营不是做活动,很多抽象的运作、看不见的行动可以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重要吗?没有这些,走得越快,死得越快。
四、精细化。精细化流程可能会制约员工发展,可能会加重员工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可能会使工作流程变得“累赘”,但“精细化”提醒企业培育人、留住人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企业为节约成本,把人才的得失看成是顺理成章的事,表面看起来虽节约了人力成本,但损失了长远发展的骨干带头人,损失的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损失的是公司“熟手”,夿是更加浪费了人力成本。“无印良品”精细到一事一物、一标一签、一言一行,只要员工学会这些规则,做起来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果我们把每一个体检套餐中的每一个项目的作用标注在套餐上,那可能更能吸引客户,更让业务人员熟悉专业,避免回答专业问题时牛头不对马嘴的尴尬。比如,最近任职的客服总监,岗位头衔都有了,但其他的呢?有种“独木难支”、举步维艰的感觉,当然,与岗位人员能力素质不无相关,此岗位上的人不要也罢。
五、行动力。现实中,领导层总把做一份报告、开一场会、出个书面方案叫行动力,这只是行动的开端,只是打开局面。如何持续下去?不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不是传递口令,不是口头叫唤,不是各怀鬼,不是末端行动,是盯全局把控,全流程把控,盯每一级执行,使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PDCA循环。这过过程要靠机制、流程、标准、KPI。人,所起的作用是把控,也就是通常说的“盯”。说起来都不容易,做起来就更难。
当前,国家要实现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公立医供体集团化的脚步只会加快,社区医疗遍地开花,民营机构的市场在哪?首先是百姓信赖的口碑,质量技术过硬的品牌,深耕细作的市场,无孔不入的公益活动,忠心耿耿的员工等。其中,市场网格化是维护市场的主要途径,但需要勤耕耘、细维护,而又起效慢,见不到业绩。有理念又如何?有方案又如何?何故?为长远发展的理念,为理念而战的统一行动力!